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近日,在榆阳区鱼河峁镇冯茶庄村的山沟峁壑间,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绿意。记者发现在山头一块整合平整的田地里,蹲着几名身影正仔细打量着长势很旺的绿苗,不停地在细语着什么。原来那些绿苗就是中药材黄芪,而最前边的两个身影便是冯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斌和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东飞,他们和几个村民正在察看所种植的中药材挂籽情况。短短2年时间,冯茶庄村以合作社形式种植的420多亩黄芪逐渐释放出了新的经济能量,使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方向。

  鱼河峁镇冯茶庄村坐落于干旱偏远的大山深处,多年来,当地村民在这干旱的大山沟里耕种生息。然而,受到严峻自然条件的限制,贫困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大山深处的冯茶庄村。“以前村里人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过活,而且种的地都是山地,浇水不便,所以都是靠天吃饭。长此以往,村上的年轻劳力都外出务工,闲置的荒地也越来越多。”刘继斌说。看到山上零散的耕地和闲置的荒地,他想何不将土地整合后搞大面积种植,听说山上种植药材效益不错,山里气候好,无污染,属于建设中药材源基地的理想场所。据了解,去年以来全村共流转土地730多亩,整合了420亩准备种植中药材。

  起初,刘继斌并没有种植黄芪的打算,“刚开始准备种板蓝根,经过调研后发现板蓝根在山地种植效益不行,后来又去子州、山西调研准备种黑枸杞或黄芪,因为黑枸杞在第二年挂果后,山里的山鸡多,所以要用网子盖成本太高,最终我们选择了种植黄芪。”如今,刘继斌和村上的人积极探索,已完全将黄芪作为今年增收致富的“法宝”。“刚开始种植因为缺少经验、技术单薄,就没敢多种,现在看到黄芪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以后还要扩大规模。”刘继斌向记者说。

  冯茶庄村的黄芪产业发展不仅带动村民致富,还解决了村里的部分就业难题,在百亩黄芪地里打工的冯社娃便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他说:“我们抽出点时间就能到这里打零工,1天能挣110块钱,平时自己在家也用黄芪炖肉、熬汤、泡水喝。这个产业发展前途大,他们又有经验,我们跟着干也有信心。”

  2016年刘继斌在冯茶庄村引种黄芪,试种成功后,一直坚持探索黄芪种植技术,并带动本村农民一起种植。2016年,刘继斌和冯东飞等5人组建了渔飞乡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经常往返于内蒙、宁夏、山西、子州等地,实地了解掌握其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经济效益,为社员提供种苗、农资、使用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同时提供市场价格营销信息、代购代销等业务。“因为种植黄芪三年才能收获,如今是第二年,看长势我们的信心十足。” 冯东飞看着长势旺盛的黄芪说道,“看长势预计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目前价格每公斤在28元左右,每亩黄芪能产种子6-8公斤,种子每公斤能卖120元,效益十分可观。”

  为了彻底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合作社为村上12户贫困户31人划出62亩黄芪地供他们免费采摘黄芪种子,同时,贫困户种植黄芪时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黄芪成熟以后合作社按当年的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合作社帮扶我种植了2亩黄芪,种植技术由合作社派人指导,刚开始我就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好了,种好后合作社按市场价全包了,我明年要多种几亩。”贫困户徐治德笑着说。眼下,冯茶庄村的黄芪绿意盎然,花香扑鼻,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农户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