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 目前陕西经济有两个短板:县域经济比较小,民营经济比较弱。陕西通过电子商务推进特色农产品和农特产加工品产业发展,可有效壮大县域经济,让更多农民致富;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可以给大学生创业、农民工创业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机遇,有效拉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依据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特产品,是陕西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关键。

  随着农村电商的普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将会有大发展,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和创富。这不仅会改变西部农村的经济结构,还会引领西部农村走向一条适宜发展、适宜人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张鸿教授介绍暑期去新疆调研情况

  “今年夏天,十天时间跑了新疆五个县,把人累坏了。”张鸿指着张贴在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商实验室门前的大幅招贴对记者说。

  2016年暑期,张鸿没有休息,带着团队不仅去了新疆,还密集地去了陕西境内的宝鸡陈仓、铜川照金、武功县、宜川县、黄陵县、陇县、石泉县等地,深入调研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指导当地科学规划发展电子商务,为陕西省农村电商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为陕西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项目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依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电商团队先后承担了陕西省电子商务突破发展规划编制任务,以及渭南市、铜川市、山阳县、千阳县、柞水县等20余个市县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承担多个市县的电商人才培训任务,服务省市县各级政府、电商企业达50多家。

  2015年,在陕西电商年会上,张鸿被授予“2015年度陕西省电商培训、咨询突出奉献专家”称号。

  2016年9月,张鸿参加2016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在县域农村电商发展论坛作了题为《互联网+与县域电商创新思路》的主题报告,并被授予陕西省互联网经济风云人物奖。

  从2010年张鸿带领团队做《陕西省发展电子服务业的路径、模式及案例研究》开始,他就一头扎进电子商务的研究领域,常年奔波在西北地区三十多个县的乡村站点和田间地头,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和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操作方面的指导。他主持了《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西安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方案》《渭南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岐山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二十多项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方案。目前,这些电子商务示范县及园区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自2015年起,张鸿和他的团队开始关注电商扶贫,并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给山阳县做的电商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推动山阳电商发展风生水起,近百个乡村电商服务站遍布全县各个角落,“秦岭八大件”、“商洛八大件”等系列农产品强劲上市。

  很快,张鸿又对“照金模式”进行了规划设计。他希望,在“十三五”精准扶贫的最后一战中,电商能够发挥锐不可当的作用。

  陕西发展电子商务

  重点在农村

  新西部:从2015年开始,国家财政部联合商务部、扶贫办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工程,标志着电商下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等16个部门一起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6〕40号)》。16个部门联合下发一项政策的情况并不多见,足见其重要性。陕西电商尤其是农村电商近些年发展状况如何?

  张鸿:三年前,陕西互联网大会参会的电商团队只有一两百人,去年省商务厅召开电商大会,三千人的大会场坐满,还要再开两个分会场。参会火爆程度间接地显示出陕西电商发展迅猛的趋势。  
▲张鸿教授在调研电商情况

  陕西网络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并呈现加速度发展的态势。2016年前十个月,陕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725亿元,电商卖家超过18万户,网络零售额337亿元,交易规模在西部省区排名第四。

  2013年12月,陕西农村电子商务从武功县起步,一年内实现总销售额3.6亿元;很快,2015年一年,1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成长了起来,先后产生了“武功模式”、“山阳模式”、“千阳模式”、“照金模式”。截至目前,“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二。陕西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在农村。

  陕西素有三秦大地之称,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特色产品,同时,我们接壤周边地域,也能生产其他品类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电子商务给产品的多样性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市场,小产品对接大市场,有效增加陕西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陕西经济有两个短板:县域经济比较小,民营经济比较弱。陕西通过电子商务推进特色农产品和农特产加工品产业发展,可有效壮大县域经济,让更多农民致富;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可以给大学生创业、农民工创业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机遇,有效拉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

  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

  新西部:扶贫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电商扶贫应当算是一个新手段,它具有的优势是什么?

  张鸿:2016年,我们去宜川调研时发现了一个案例,很有说明性。宜川的蒙恩农场,创始人付凡平因一场大火失去了双手,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她在淘宝网注册网店,注册商标,成立了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一条“互联网+农特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付凡平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帮助多个残疾人脱离贫困,实现了个人梦想。她现在准备在家乡开设“残疾人扶贫基地”,吸纳残疾人就业,打造一个集生产、销售、批发及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特色经济发展链条,使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她的目标是将她的基地发展成为宜川乃至全国残疾人创业基地、传统农特产特色加工基地、贫困人口创业扶贫基地。

  “十二五”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在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环境、创造致富新门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930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60万人,年均减少117.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3.6%下降到17.7%。但是,仍然还要面对下一个五年460万人口脱贫的艰巨任务。

  截至2014年,全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陕西占了50个,近乎十分之一。陕西贫困人口呈现地域性分布,且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制约上。尤其是陕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利,生存条件艰苦。政府可以帮助其改善居住环境,但是难以改变生活环境;政府可以派专家、请教授普及农业新技术,但是无法为其解决由于交通、生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农产品大量滞销的问题。

  ▲张鸿教授在给学员们上电商培训课

  发展农村电商是帮助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发展农村电商的机遇有很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有关电商的会议,有八次提到农村电商,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除了政府和多个部门的大力推进,电商平台、现代物流、第三方支付、信用体系等也为农民网购提供了基础工具。

  “山阳模式”

  落后山区发展电商的成功范例

  新西部:“山阳模式”在陕西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地位突出,能否详细解读一下这一模式?

  张鸿:山阳地处秦岭南麓,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山阳县政府对电商发展特别重视,给予很大的支持。山阳电商服务中心是科级建制,事业编制,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扶持电商企业成长。山阳的电商培训直接深入到村镇,像扫盲班一样;观念转变后的山阳人,很快就参与到电商活动中。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业态,对促进山阳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巨大帮助,以“互联网+旅游+农业”为核心主导,自建平台逛集网,发展以漫川古镇、天竺山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以核桃、香菇、木耳为代表的农业电子商务,形成了“自建平台+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物流一直是农村电商的一个堵点和痛点。在发展初期,山阳电商物流采用了看似土气的方式:捎货,公交车司机、农村的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几乎全民总动员,都可以注册成逛集网的物流员工。把农产品捎到城里,把左邻右舍买的东西捎到乡下。亲戚、朋友、邻居,互相照顾生意,大大节约了成本。

  去年,我多次去山阳举办“电商大讲堂”。村主任、村支书、机关单位以及大小企业主一个不落,将上千人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因为农民从电商中确实提高了收入,得到了好处,有实惠他们当然就来听课了。

  “山阳模式”是落后山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成功范例。这个模式是我们团队做的规划和设计,其特点是:立足于大秦岭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搭建以逛集网为代表的自有电商平台,并积极与国内大型第三方平台合作;政府和服务商共同承担并提供配套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进城下乡互动;以打造农特产品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有利于地方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从而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互联网+”时代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新西部:电子商务扶贫可以说还在一个起步阶段,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张鸿:近年来,通过典型示范,西部农村封闭落后观念得到转变,电子商务开始深入人心,有效调动了大众参与电商创业积极性。现在,各级政府也行动起来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支持网络运营商加快通村网络建设,加强建设各级电商协会,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电商培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点建设,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责任,动员、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贩运商、产业大户积极开办网店,督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网店为群众提供相关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6年9月,张鸿教授参加2016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在县域农村电商发展论坛作了题为《互联网+与县域电商创新思路》的主题报告,并被授予陕西省互联网经济风云人物奖。

  农村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在电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理念认识存在误区、电商人才短缺、最后一公里问题难解决、缺乏质量好的产品、市场秩序不规范、经营管理跟不上等六大问题。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规划。在摸清陕西省产业发展状况、电商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电商扶贫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科学制定全省电商扶贫实施规划。规划内容要涵盖特色产业、平台建设、信息网络、物流快递、道路建设、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与陕西省发展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加强产品建设。电商销售的农产品80%属于“三品一标”产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鲜中“三品一标”又占了农产品交易额的60%以上。这两个数据说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依据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特产品,是陕西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关键。建议对陕西省农特产品资源全面开展摸底调查,按照其市场需求分类梳理,统筹纳入电商销售体系。如水果类的大枣、苹果、猕猴桃等,山货类的茶叶、木耳、香菇等,干果类的核桃、板栗、柿饼等,蔬菜类的魔芋、香椿、山野菜等,中药材类的西洋参、天麻、五味子等,传统食品类的油泼辣子、豆豉、辣椒酱等,手工业类的剪纸、传统布艺等都可以纳入电商销售资源中去。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网货质量及包装标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网销农特产品。

  第三,渠道建设。当前大的第三方平台确实吸引了大量的农村电商流量,但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更注重工业品下乡,况且,在这些平台上获取流量的成本也会逐渐变大,当地方政府或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时候,易受制于人。从长远计,发展地方农产品电商平台,引导全国消费者在自建平台上购买陕西的农特产品是很有必要的。

  除与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外,通过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扶持本地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积极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物流配送、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来自田间地头的贫困农户的农特产品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市场,抵达消费人群。

  第四,人才建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网店店主和扶贫对象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一批网销人才。同时充分挖掘在外大学生、成功人士等资源,以期克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的制约。

  第五,打通“最后一公里”痛点。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是导致物流成本高的最主要的因素。邮政有通往各个村的基础,应当充分发挥邮政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作用。

  第六,考评及保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精准评估、正向激励、惩戒约束三项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处措施。保障方面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人才保障、转变工作作风五个方面,特别提出强化县级主体责任。

  随着农村电商的普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将会有大发展,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和创富。这不仅会改变西部农村的经济结构,还会引领西部农村走向一条适宜发展、适宜人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