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产业扶贫,关键是要让产品对接好市场,有了市场主体的带动,扶贫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清涧县委、县政府在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重视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拓展,通过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把扶贫产业引向市场,围绕市场确定产业发展,从而最终能让扶贫产业的产品变商品,为贫困户创造稳定经济收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今年“十一”长假前夕,“清涧县绿色散养肉禽蛋示范店”第二连锁店在榆林高新区开业,迎来众多市民前来选购,因为该店经销的全部是清涧县扶贫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的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满足了群众健康消费需求。去年中秋节,清涧县山元红陕北特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清涧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榆林城区开设了第一家直销示范店,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于是,他们又先后在榆林城区、清涧县城、靖边县城开设了四家示范连锁店。一年来,该公司累计帮助清涧县石咀驿、下廿里铺、店则沟等4个乡镇34家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销售黑毛土猪1630头、红枣47.5万公斤、小杂粮31万公斤、土鸡蛋160万枚、紫晶枣14.5万公斤,使这些合作社中的487户贫困户和农户每家增收两三千元。据统计,清涧县共有155家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在县上的支持下,已有过半数合作社走上了产销一体的市场化发展之路,有5580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清涧县石咀驿镇党委书记杨贺告诉记者,该镇在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就曾为如何更好地对接市场而担心。2016年,镇上瞄准绿色生态养殖这一市场前景看好的扶贫产业,先后扶持成立9个黑毛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1个仔猪繁育基地,吸纳31个村580户贫困户入股。虽然合作社标准化养殖模式基本形成,但高品质的黑毛土猪肉一时难以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对此,清涧县着力扶持一批电商、农商企业,与扶贫产业合作社联姻,很好地解决了扶贫产业的品种、品质、品牌、服务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农产品增值增收,一举让清涧绿色农产品成功打入多地市场,实现了产供销双赢。这既降低合作社经营风险,又能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

  该县康家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监事康子洲在谈起合作社发展时说,过去合作社在市场信息、资金、销售等方面不占优势,所产优质土猪受到收购方压质压价,合作社利润被销售商和市场终端环节攫取。现在,合作社、经销商、入社贫困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既增强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运营中存在的市场不稳定、规模不集中、生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还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等问题。合作社可以从品质、标准、品牌到质量追溯各环节严格把关,从种植养殖到市场销售实行一条龙运营,既能确保生产出好产品,又能卖出好价钱,从而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扶贫模式。上半年,石咀驿镇师家川、康家湾等5个村的养殖合作社,出栏肉猪2000多头,给305户贫困户分红41.6万元,很多入股贫困户已经脱贫。

  清涧县山元红陕北特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韩永文说,该公司只是清涧县扶持众多电商、农商中的一家。公司在与该县34家合作社联姻中,要求合作社必须执行无公害、绿色标准种植、养殖。公司给合作社产土猪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4至6元收购,红枣、小杂粮收购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4元至1元。通过高于市场价收购,既保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又确保合作社和入股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更能提高公司的市场信誉度,还能扩大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了保护和打造清涧特产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该公司到今年5月已先后注册“山元红”“路遥故里”“土猪妹”3个农特产品商标,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已将清涧的红枣、小杂粮、干豆角、老咸菜等特产销往全国7个省市。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