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态 >
分享

西安垃圾日产量25年增10倍

1994年6月开始运行的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目前国内库容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而到今年10月,这里也将达到设计库容,随即封场。从最初日填埋垃圾不足千吨,到如今每天接纳填埋生活垃圾万余吨,25年时间里,西安市的生活垃圾日产量增了至少10倍。

今年9月1日起,《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西安垃圾强制分类已迎来倒计时。8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直观感受这里的工作,带你更深入地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堆体已有50层楼高25年日产垃圾量增了10倍

在导航上搜索“江村”二字,行车距离目的地越近,沿途遇到的垃圾清运车越多。到目的地附近时,仅两车道的路面上,垃圾清运车一辆接一辆排着队缓慢前行,一眼望不到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垃圾臭味,让人忍不住想要逆行超车。

上午10时许,距离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还有数百米远,30余辆垃圾清运车已排成长队在此等候。在园区入口处,进入的垃圾清运车正依次过磅称重,随后前往垃圾填埋区。

进入填埋场,就算是忽略一辆辆垃圾清运车从身边开过时刺鼻的气味,你也完全无法回避空气中的水分落在皮肤上的黏腻感。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工作人员林亦凡告诉记者:“这是工艺要求的,夏季垃圾含水量大,为了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的异味,现场的风炮机一刻不停地工作,以雾气的形式喷洒除臭剂,和治污减霾的雾炮车是一个道理。”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整个填埋场情况,林亦凡首先带记者参观了沙盘。这是按整个园区的地形与设施等比例复制的。中控室、气象站、调节池、渗滤液处理车间、发电厂等,形成一条完整的垃圾处理流水线。

林亦凡说:“很多没有来过填埋场的人,都想象着被拉来的垃圾随便用土一埋就行了,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简单。江村沟目前的垃圾堆体已有150米,相当于50层楼那么高。从固体垃圾填埋这一块,垃圾产生的水和气是处理的最大难点。在过去的25年里,西安的日产生活垃圾已从不足1000吨,到2017年时突破1万吨,而西安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靠填埋来解决主城区生活垃圾的城市。为了应对这样的增长,25年来我们绞尽脑汁,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化,从精细化到数字化的变化。我的很多同事当年大学毕业就到了江村沟,如今已经快退休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这里。”

现场仅剩一小块区域可供填埋

从观景台向下方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宽广的空地。满眼望去,一层层待填埋的垃圾五颜六色,伴随着清运车倾倒时散发的刺鼻气味,让人忍不住捂住口鼻。填埋场内,垃圾清运车反复碾轧形成环形的车辙印,推土机则将倾倒的垃圾压实压平,便于处理。一些已经达到饱和无法继续填埋的区域,被黑色的专用HDPE膜(高密度聚乙烯膜)覆盖着。现场仅剩下一小块区域可供填埋,而较早填埋的区域已被植被覆盖,从外表已无法看出。

林亦凡说:“每层垃圾在黄土覆盖的基础上采用HDPE膜二次覆盖,以减少臭气的扩散和雨水的下渗。此外,考虑到场区安全和提高作业标准的需要,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从2014年11月1日起,将垃圾填埋作业时间调整为早6时至晚10时的16小时作业运行,以实现作业面每日覆盖,缩小垃圾暴露面积,减少暴露时间,减少气味发散污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无法想象,为了填埋垃圾,更好地固定堆体,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为整个“垃圾山”建立了大数据监控,大屏幕上显示着园区天气、温度以及与园区内人员生活相关的实时数据,上线了填埋监管系统,从“基础设施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大数据显示”“终端计量子系统”“官网后台管理”“视频监管子系统”“堆体安全子系统”“固废监管子系统”8个维度全方位监控,通过监管系统,不但能随时监控到园区特别是填埋场的动态,还能看到垃圾处理各个设施的情况、数据,以及园区3D模型等直观、动态信息。多家高校的相关学科将这里作为实习基地。

据了解,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占地1031亩,库容量3463万平方米,是西安城区唯一的一座垃圾填埋场,目前也是全国单体库存容量最大的一座垃圾填埋场。1994年刚投入运行时,一期工程当时每天只有1000吨左右。近10年收运垃圾量平均增长率在8%到10%。2018年的日均量达到了10056吨。预计到今年10月底,这里就将饱和封场。

“垃圾山”不可复耕

渗滤液处理是难题

“这是一座‘垃圾山’,填埋场是利用江村沟本身的地形建设的,目前填埋场是14-15层,每层10米为一个平台,每层是3-5米。”一位现场工作人员说,“全年都是日超万吨的高负荷,处理压力非常大,而目前这里即将封场,希望市民赶紧将垃圾分类减量,垃圾分类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填埋场处理垃圾的工种分为“倒台”“覆膜”“巡检”“计量”等,日均进场垃圾近900车次,垃圾量超过1万吨,垃圾坝体堆高居全国之首,堆体埋气含量巨大。每天,在不足30万平方米的场区内聚集了900台机械车辆和300多人,实施垃圾处置、工程建设等任务,周边还环绕着100余口抽排井、布置着近200口集气井,近万米各种管线、电缆交错,四期工程建设与垃圾处置、排污排气、沼气发电任务交叉,位置重叠,加之牵头实施的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项目建设时间紧迫,因此,垃圾填埋场安全风险点居各行业之首。

“其实垃圾填埋本身就是个难题,而这个填埋场又是亚洲库容量最高,每天垃圾进场量大,尽管我们对渗滤液的处理已经达到城市中等水平,但处理上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渗滤液成分复杂,水中氨氮含量处理,工艺复杂,耗材消耗量非常巨大。”这位工作人员说。

垃圾减量

从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开始

面对江村沟填埋场饱和后的垃圾处理问题,西安市政府于2016年便制定了《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规划建设纲要(2016-2025年)》,并且在多个辖区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

林亦凡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垃圾处理目标要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自然化’,目前填埋的方式仅能做到‘无害化’。而‘减量化’就需要每个市民从前端、从垃圾产生的那一刻起,进行分类,达到减量的目的。”

时至中午,随着一声铃响,填埋场的工作人员开饭了。走进饭堂,记者看到这里的工作人员,无一人使用一次性餐具。一位正在吃饭的师傅说:“不仅我们不用,我们的家人也都不用。现在外卖很火,由此产生的一次性‘白色’塑料垃圾越来越多。电商发展很快,化妆品等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要减少城市垃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开始。”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