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地方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今年来,黄龙县圪台乡始终坚持以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扎实践行"五新"战略,深入推进“四化”建设,积极构筑“四级服务”体系,围绕本乡的“1234”(一个提质增效、两个扩大规模、“三权”推进“三变”、“四级”服务体系)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扶贫,抓旅游促三产、抓改革促发展的新路子,带领群众走新型集体化致富道路,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转变,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突出全面、精准、服务三大特点,严格落实党建“四级管理服务体系”,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中心户、党员承诺制灵活形式,运用“五个清单”(包抓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进度清单和最终成绩清单)夯实责任,借鉴精准扶贫“十看”(看搬迁、看教育、看医疗、看收入、看档案、看政策落实、看居住环境、看发展后劲、看2017年增收措施、看是否认可满意)工作法督促检查,通过“三述两评”测评验收,自上而下传导服务的理念、责任和功能,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服务群众。对标基层“四化”要求,积极打造培育党建示范点,形成了一村一特色,处处有亮点的大好局面。以全局工作为统揽,党委探索推行的“六式党建”,进一步提升全乡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圪台村培育的的五美党建,规范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系统化;马场村的“551”党建工作法,把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长村的“莹火虫”党建,从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出发,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真正把服务落小落细落实。

  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推进核桃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核桃示范园300余亩,低产园改造2200余亩,整形修剪5000余亩,加快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步伐。有力开展“玉米革命”,减少玉米面积9000余亩,实现了“五个”2000亩目标,发展花卉中药材2000亩、红缨子高粱2000亩、大田蔬菜2000亩、苗木繁育2000亩、有机土豆2000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特色产业与“多彩黄龙”建设扩大规模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大力培育“蜂巢蜜”,开创圪台中蜂养殖新品牌,中蜂养殖达到6500箱。注重大闸蟹养殖品质,扩大养殖规模,大闸蟹养殖达到2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全乡养殖野鸡达到50万只,成功开发出蛋、肉系列旅游产品,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向日葵长廊,开发了葵花油产品,实现农业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建成百亩芍药、月季观赏园,成功举办了圪台乡第一届芍药文化节,累计吸引外地游客5万余人,花卉中药材成为“多彩黄龙”建设中实现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合二为一的产业经济。建成蔬菜亲子采摘园,开创了认领基地、以旅定产、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三变”改革有力推进

  在马场村试点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资源+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入股,让土地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合作社将土地按照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全村88户,284人,流转土地2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2。其中,28户贫困户110人入社,流转土地493.4亩,占流转土地的1/5。

  合作社通过实施“订单农业”,根据订单企业的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大田蔬菜,建立三品一标基地、大棚育苗基地、蔬菜直采基地、胡萝卜出口创汇基地,使一家一户分散粗放的种植经营模式变成了集约化、精细化的种植经营模式,推进了农村土地资源向产业集中,发挥了党建服务功能,让土地变为资本,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以社带户”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同时,合作社充分挖掘农村资金潜力,整合农村各类资金,引导群众利用闲散资金等进行入股。同时,合作社把入社群众的土地流转费、产业扶贫资金、扶贫互助资金按户进行整合,按照每股1000元的本金进行折股量化,签订股份协议书,每年按照分红方案和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群众在流转土地中得租金、在参与劳动中得薪金、在入股分红中得股金,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务农者”变为“务工者”,群众由单纯的种地收入变为“租金+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实现1份土地3份钱。按照合作社收入的30%留给村集体,70%分给群众的分配方案,预计年底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彻底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边缘化问题。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