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风 >
分享

在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商洛市商州区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金良参加表彰大会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周围人眼中,王金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忙人,今天,让我们随着华商报记者的脚步走近王金良,了解一下这位扶贫局长的“日常”。

——题记

 

早上顺路买一袋豆浆两颗鸡蛋,中午老坛酸菜泡面就乌江榨菜,晚上不是把办公室沙发当床,就是后半夜猫腰卷缩在客厅。王金良的生活规律,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干部都知道,王金良不是开会就是下乡,晚上肯定在办公室加班;贫困户心里装着一本账,大到整体产业布局,小到因意外生活陷入困境,他一件事都没有落下;妻子更清楚,他是典型的“工作狂”,更是现代版的“石秀”,刚知道工作,不知道关心自己和家人。

追梦路上到底有多难?王金良诠释:“我是党的干部,就要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带好脱贫队伍,打赢攻坚胜仗。”

 

作风硬:催生全局新气象

辛丑年新春之后,王金良经过佳节“休整”,面容不像以往那样憔悴,他理了发,刮掉胡子,一身西装神采奕奕,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43岁的王金良,终于交出了一份完美的脱贫答卷。经历过一千多个“昼夜作战”,在他的生命轨迹中,这一笔浓墨重彩,是一生也难忘的光荣使命。

历史的镜头回放到四年前:2017年5月24日,王金良临危受命,当天晚上7:30分被组织宣布任命为商州区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我们局里原来干的干、看的看,虽然人在单位,可心不在单位,无论哪项工作,抓不准,推不动,落不实。”商州区扶贫局干部胡宏亮说,“王金良被宣布任职当晚就没有回家,连夜召开班子会研究工作,梳理问题,完善管理机制。”

只看工作实绩,不看熟人情面,是王金良淬炼的政治品德。

一件工作失误的事情,让胡宏亮一直作为教训铭记在心。2018年的一天晚上,上级决定第二天上午8点召开脱贫攻坚大会。23:30分,胡宏亮按照通讯录通知单位负责人,因为眼花误将电话号码前3位139前拨成189,电话是打通了,对方睡梦中回应“知道了”。可第二天会场却缺少一人,纪委介入调查后,才知道另一方没有收到通知,是电话号码拨错造成的失误。

“半夜了,100多个电话有些反复拨打多次,还是我不够细心。”胡宏亮说,“王局长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要求我以后做事务必认真,后来他又安慰我,工作不怕有失误,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在工作中失误,王金良从来不留情面,但私下却非常关心同事。”

在商州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张荣看来,王金良上任以后,局里工作积极性不高、团队凝聚力不强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他说:“王金良同志有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他把组织部工作严谨、细致、敬业、求实、创新的作风带进了扶贫局。”

作风转出新气象,群雁欲飞头雁领。身为信息监测中心主任的叱鑫感触颇深:“我们局长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勇挑重担,率先垂范,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在全区扶贫系统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事实上,通过“传帮带”作用的持续发挥,不到半年时间,人心思干、思进的良好风气在全局蔚然成风,无论干部身在何处何地,只要一个电话,随时就会投入工作,打造了一支队伍有保障、战斗有力量的“扶贫铁军”。

 

站位高:当好脱贫排头兵

基层许多同志表示,脱贫攻坚就像滚石上山,容不得喘息,有过扶贫经历的人都感同身受。

“作为扶贫局长,不能刚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宽阔的视野,前瞻性的思维,高效率的协调能力。”王金良坦言,“要领会中省市精神,要学习扶贫政策,还要制定措施、指导工作,更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

站位高,方能起好步,开好局,当好脱贫攻坚排头兵。

陈塬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彭志华深有感触:“王金良注重学习,善思善谋,敢于创新。他能主动扛责,推动落实快,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几年来,在王金良积极协调、精心组织下,商州区扎实开展了数据清洗精准识别,创新实施“户分三类、村施六策”,因户因人精准帮扶。率先在全省建成农村贫困人口政策集中兑现中心,实现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一厅式服务。政策集中兑现中心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办理各项业务6.7万人次,兑付各类惠农资金1.2亿元。聚焦作风建设,及时建立“以考促学”和“以考促干”两项机制,有力促进各级干部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区全面推行“四级责任人一线工作法”,切实压紧压实各级干部攻坚责任。创新推行“中心户长”制度,制定了《商州区防返贫中心户长动态监测处置办法(试行)》,出台了基础设施管护、产业发展等10方面长效机制,建立区、镇、村三级贫困动态监测网络和村级发现、镇办认定、区级审核的贫困动态监测识别机制,健全完善贫困信息数据更新共享机制,抓实抓好贫困人口动态监管,做到应扶尽扶、应助尽助……

长期高强度工作,王金良的身体经常“报警”。2017年11月的一天,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加之通宵夜战之后,他正写字的笔突然掉在了桌子上,以为自己没拿好笔,他捡起来再写时,手竟然握不住笔了。于是,他想站起身准备活动一下时,却发现腿也麻木了,无论如何都站不起来。同事连忙把他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是过度劳累所致,建议住院休养,但王金良舍不得争分夺秒的扶贫时间,稍作调整,又回归工作状态。

“他到扶贫局后不久,原来正常的血压飙升到110-160,经常头晕恶心。”王金良的妻子李存说,“我经常劝说他要注意身体,他总是说单位的事太多。”

守正创新检验忠诚担当。王金良不仅是一线“排头兵”,攻坚战场“指挥员”,而且还是产业发展“规划师”,上级决策的“参谋长”。

勇担当:挺直脊梁向前冲

在家人眼里,王金良是“甩手掌柜”,单位同事却认为,他是大家的“主心骨”,面对全区脱贫压力,他扮演着“承重墙”角色。

2020年4月,王金良的父亲腿部患严重血栓,需要及时手术,他把老人送到西安住院后就返回了单位,片刻都没有停留。“对于这种工作狂,我都无语了,家里任何事情都不操心,单位同事住院,他却会挤时间去探望一下。”妻子李存的话语里充满了无奈。

王金良的执着令人匪夷所思。李存怀二胎临产时,他请了3天假,可是,他把妻子送到医院,孩子出生后不到一个小时,他就让母亲留下,自己赶到单位上班。下午需家属签字,王金良不在场,李存只好让护士扶到医生办公室自己签了字。

“他从来顾不上管娃,孩子七八个月时,根本不让他抱。”李存说,“两岁后孩子偶尔想见爸爸,我就在下班后把娃抱到扶贫局里呆一会儿,让孩子看看爸爸,然后赶紧离开,以免打扰他工作。”

家人不理解,可以解释。工作上有误会,长一百个嘴也说不清。王金良面对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但他心中忠诚担当的信念却从没有动摇过。

在全区聚焦问题短板,扎实开展“十查十补”专项整治中,哪里力量弱,王金良就往哪里冲,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到现场实地解决。他总是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为决策层提供及时补救的措施。

“不管是全区哪个地方、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从来不推脱责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协调到位。”王金良语气坚定地说。

在下乡检查中,王金良发现部分镇办安全饮水、安全住房鉴定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并建议领导按条块开展大排查、大整改,推行每周召开领导小组碰头会,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通过一年时间,全区脱贫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商州区委组织部驻红旗村第一书记沙晓波说:“王金良大局意识强,指导工作有思路,有高度,只要他到村上,各个条块存在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负重前行,曾经一度让王金良心力交瘁。家人怨言不断,各部门、镇办被通报后心存芥蒂,让一向雷厉风行的王金良变得沉默寡言,偶尔一个人时也会潸然泪下,但他从来没有畏难退却,为了确保商州区如期够格脱贫出列,他把党的事业当成至上的荣光,以60多公斤体重赌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任职以来,王金良在商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把关口精准退出,如期顺利实现31597户102948人稳定脱贫、124个贫困村出列、全区整体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目前,全区建成光伏电站60个,总装机容量62.7兆瓦,覆盖贫困村124个、20547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发展食用菌8000余万袋(瓶),带动贫困户16322户,户均增收1700元以上;3万农户种植菊芋5万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2017-2019年,王金良个人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被记三等功一次;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要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月11日,王金良告诉华商报记者,未来他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和全区人民一起,努力建设美丽商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商州贡献”。

华商报记者 程娟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