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分享

  当下,撑起中国农业的,是一群60岁以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没有多少文化的人。

  说这话,没有一点歧视和嘲讽的意思。

一群60岁以上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老年人,撑起了中国农业!

  山东 秋收结束小麦种植

  因为我觉得农民是这个时代的勇士,因为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现状,敢于正视这个利润薄弱、风险巨大、一年到头也没有休息的第三产业。

  不管这个勇士是被逼无奈还是别无选择,他们在努力地推进中国农业浪潮。

  或者更赤裸裸地说,至少在这个趋利的世界里,除了农民,没有谁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我曾经在人民日报里看到这样一段内容:

一群60岁以上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老年人,撑起了中国农业!

  老农民

  谁在种地?

  皮肤黝黑,青筋突出。这是张文明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很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农民的印象。没错,他就是河南省司寨乡平陵村的一名农民。

  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没有打击到张文明,“一麦一秋,玉米不行还有小麦背着。况且咱这年纪,不种地还能干啥?”

  但这位65岁的庄稼人却有自己的担忧:“按现在的行情,往后我干不动了,谁来种地?”

一群60岁以上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老年人,撑起了中国农业!

  抓起一把泥土,细细看看,里面有多少辛勤的汗水

  而当下的现实是: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仍在种地的这些农民,大多抱着“挣俩活钱儿”的平凡想法,“不指望种地致富”。

  李成,也是平陵村的一名农民,他将家里的12亩承包田交给了儿子,但是他知道,如果不是儿子身体不好又没手艺,根本不会在家种地。

  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可以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减缓。但是土地流转却在平陵村等许多村子遇冷。原因有二:

一群60岁以上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老年人,撑起了中国农业!

  土地流转

  一是,平陵村的土地租金太低,还不如种地挣钱;

  二是,农民总是有“土地情结”,种着地一年的口粮都能有保障。

  土地流转只是个无奈之下的选择。

  说到底,只有想尽办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过得体面,才能有人愿意种地。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