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经济 >
分享
从拓荒到领航:榆林煤从陕北走向世界

从拓荒到领航:榆林煤从陕北走向世界

  1982年,榆林地区成立煤炭出口公司,首批煤由神木大砭窑洞煤矿装车。

  从地下黑金被发现到现在,榆林已经从最初的资源驱动式增长逐渐向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华丽地完成了城市形象的转变,成长为我国现代煤化工四大示范基地之一,领航全国能源化工的发展,并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苟俊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临内蒙古,南接本省的延安市。榆林能源富集,世界罕见,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目前,榆林已经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优质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方,组合配置好,开发潜力巨大。北部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陕北侏罗纪煤田,西部有中国内陆最大的整装气田,南部有国内最大的岩盐矿床,所拥有的矿藏资源潜在价值估算高达43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原国家计委批复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周年。从地下黑金被发现到现在,榆林已经从最初的资源驱动式增长逐渐向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华丽地完成了城市形象的转变,成长为我国现代煤化工四大示范基地之一,领航全国能源化工的发展,并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当时我国老煤炭基地资源日趋枯竭,煤炭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一些沿海地区因燃煤供应不足,工厂一周内“停三开四”的情况时常发生。为解决煤炭供需矛盾,寻找能源接续地,1980年,鄂尔多斯盆地被当时的国家煤炭工业部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并要求两三年有所突破。同年,几支勘探队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开始了一场煤田地质勘探大会战,并且成果颇丰。

  1982年,在山东参加兖州会战的一八五队全部调迁北上,在榆林安营扎寨,并于当年12月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揭开了神府煤田的“面纱”。汇报中说,陕北榆神府地区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存有877亿吨煤炭,而且煤种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工业动力煤和气化煤,也可以作低温干馏煤,这是一个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特大型煤田。

  报告提交后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榆林有877亿吨储量的大煤田》的消息,而同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也以《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为题进行了报道,“神府煤田”引起举国关注。而198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的新华社一篇题为“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不到千字的电讯稿,更是震惊了世界,偏僻落后的榆林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热土,榆林开发煤炭资源的序幕缓缓拉开。

  神府煤田位于榆林市神木、府谷两县境内,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与俄罗斯的顿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巴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并称世界七大煤田。神府煤田的发现被称为我国能源工业“六五”期间最重要的发现,创造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新发现资源量的最高纪录,改变了中国已探明煤炭资源的区域布局,确立了陕西的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奠定了基础,也让当时贫困的榆林人看到了方向和希望。

  1986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神府煤田开发建设由前期准备转为立即上马,并出台了《关于加速神府煤田开发的决定》,神府煤田大规模开发由此正式启动。这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项目,也是建国后榆林第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按照当时“国家修路、群众办矿,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煤田开发指导方针,包神、神朔、朔骅等铁路线,神盘、府店、杨陈等高等级公路纷纷开工建设,让榆林煤东出南下,走向世界;榆林特别是神木、府谷两县也开始大办煤矿,据统计,当时最多时榆林有800多个煤矿。尔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榆林的煤炭开发从手工到半机械化、全机械化、全自动化,产能也一路跳跃式飙升,从几万吨到几十万吨再到千万吨级,带动了中国煤炭行业由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黑色革命”带动跨越式巨变

  煤炭产业带动了榆林区域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从一亏多年到第一大财政支柱,榆林人民真正体会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黑色革命”带来的巨变。

  据统计,1980年,榆林地区GDP为4.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元,全区煤炭产量108万吨;1990年,全区GDP为19.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元,全区煤炭产量394万吨,煤炭工业初步成为榆林的经济支柱产业。

  在榆林煤炭工业辉煌的发展历程中,除神府煤田被发现、被开发这样的历史性时刻外,还应当铭记的是1998年,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报告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被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议事日程。

  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西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撤地设市,围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榆林开始了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快的一个发展阶段,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002年开始,我国重化工业发力,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由此而始,榆林煤炭行业更是享尽了这风光与荣耀的十年。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在开发之初仅仅是挖煤、采油、输气,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2003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确立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

  在“三个转化”战略的指引下,榆林着力推进资源向深度转化、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吸引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入驻榆林,越来越多的“集团军”或“地方军”在榆林建立“根据地”,用迅速增大的“胃口”“吞噬”着原煤,“吐”出了电、燃料油、兰炭、甲醇、聚氯乙烯等一系列产品。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两区多园”格局,副县级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28个,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分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实施“三个转化”的核心区、配套产业链的集聚地、孵化器,出现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新项目纷纷落地的好局面。

  在能源化工基地快速发展的强势带动下,榆林快速完成了从农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向工业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多项经济指标保持全省领先,经济发展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城乡面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据统计,1998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只有63.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4.3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3235元和1057元。而到了2017年,榆林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53元和11534元,分别是1998年的43倍、53倍、9倍和10倍。

  “榆林煤”进入品牌化产品新领域

  榆林国土面积4.3578万平方公里,54%的地下含煤,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储量1490亿吨,分别占全省、全国的86%和10.8%。其中,侏罗纪煤田探明储量1370亿吨,占已探明煤炭总量的95.7%。相比国内其他煤炭产区的煤而言,榆林煤95%以上是侏罗纪精煤,埋藏浅、易开采,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而且有害元素氟、氯、砷含量特低,是优质的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结束之后,在企业生产标准不一、经营秩序混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产品价格下滑严峻等一系列不利形势下,产量占全国近1/10的“榆林煤”也受到严重影响,好些煤炭生产企业只能保本经营甚至成本倒挂。

  面对这种局面,榆林市委、市政府坚信,对于任何一种产品而言,产能再过剩,质量最好的都永远不会过剩。鉴于“榆林煤”的先天禀赋,实施“榆林煤”品牌战略,市场前景定然广阔。2014年7月,榆林市政府决定向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并于2015年11月正式获批。这是榆林煤炭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榆林煤炭走上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在结束3个月网上公示后的几天时间内,“榆林煤”的价格就在其他地方的煤炭纷纷降价时逆势上涨,块煤平均每吨涨了50元,面煤涨了35元,一些煤矿出现近两年难以见到的车等煤的现象,“榆林煤”的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榆林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榆林煤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建成市级煤质检验中心,全面推行商标授予和质量检测工作。作为“榆林煤”证明商标的持有单位——榆林市煤炭运销管理站严格监督涉煤企业煤炭质量检验和“榆林煤”商标使用许可管理,定期发布授予“榆林煤”企业的名单。截至目前,榆林市有40余家煤炭生产企业获批使用“榆林煤”商标,不仅扩大了“榆林煤”的市场占有率,更全面提升了榆林煤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地位与影响,已经逐步成为榆林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目前,“榆林煤”已被行业公认具有环保、优质、清洁特性,煤炭销售终端市场遍及全国25个省份,京津冀鲁等13个重点市场销量占比超过80%,且增幅明显。山西、内蒙古、宁夏3个产煤大省份依据市场要求,每年掺配榆林煤9000多万吨;长江以南电煤企业要求同煤和蒙煤必须掺配一定数量的榆林煤才可以销售,从2016年9月起煤价涨幅领跑全行业,每吨平均价格比周边地区高30元左右,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关注。

  “榆林兰炭”华丽转身成治霾利器

  在“榆林煤”品牌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以榆林煤为原料的“榆林兰炭”悄然走红,成为京津冀鲁等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替代散煤的主要产品,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陕北神府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把煤燃烧冒黑烟过后剩下的“残炭”叫做兰炭,有民间手工艺人利用兰炭热值高特性锻造金属,也有百姓用炭盆取暖、烤制烧饼等。

  上世纪80年代初,神府煤田开发,当地建设了一批小铸造、炼铁厂。因神木缺乏冶金焦,就用土制兰炭替代冶金焦,此后当地电石厂和硅铁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相继使用兰炭代替无烟煤和冶金焦,不但实现了降本增效,而且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兰炭因此迅速在电石和硅铁行业推广应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榆林兰炭依托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质优量大的煤炭资源,在土法式、平厢式及直立式等初级生产阶段后,经过三次关停整合和提升改造,生产工艺及环保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以兰炭生产为主导的“煤-兰炭-发电、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煤-兰炭-载能工业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煤炭热解产业集群。

  2008年,“榆林兰炭”被工信部列入国家产业政策目录焦炭序列。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兰炭国标《兰炭用煤技术条件》《兰炭产品技术条件》《兰炭产品品种及等级划分》。2012年,“神木兰炭”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榆林已成为全国兰炭的主产区,产能5000万吨,产能、产量在全国市场占比均超过60%,围绕兰炭生产、加工、转化、运输、销售、科研等环节,“榆林兰炭”产业的产值已超100亿元。

  近年来,在榆林市的大力推介下,榆林兰炭在全国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全面提升。在民用清洁燃料领域,北京市将榆林兰炭列入清洁燃料补贴范围,河北省出台使用兰炭不作煤炭统计的激励政策,山东省淄博市正式推广兰炭用于民用领域,陕西省也支持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地推广使用兰炭。在工业应用领域,由于环保性和经济性优于无烟煤,近年来兰炭开始用于钢铁生产领域,上海宝钢等采购榆林兰炭替代无烟煤。据统计,2017年榆林市共销售兰炭2281.25万吨,同比增长15.51%。

  迈上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新征程

  曾经一段时期内,府谷、神木的许多地方村村开矿、处处挖煤,成了名副其实的“黑三角”。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强大的行政及舆论压力,榆林对煤矿进行整合,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节能减排指标逐一分解到每家企业。如今,走在榆阳、神木、府谷大地,四处可见全封闭的煤矿在紧张生产,飞扬的尘土和煤灰不见了,煤矿生产的文明环保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资料显示,目前,榆林煤矿项目建设科学有序推进,新建煤矿建成投产6处,资源整合煤矿建成投产95处;煤炭生产科学化,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69%,掘进机械化水平达到72%,运输机械化水平达到97%,生产煤矿全部实现达标;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关闭小煤矿140处,修复煤炭开采塌陷区23平方公里。

  作为资源型城市,榆林全力抓好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属于榆林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

  ——2016年1月24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陕北打造成全球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2016年5月5日,第十四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在延安市召开。此前连续召开的13年座谈会,名称都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仅仅两字之差,却意味着“高端”已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新方向。

  ——2018年8月,中共榆林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全力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榆林再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如今,榆林市按照“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效益、三年树形象”的目标,以项目落地、企业引领为支撑,正在拓展延伸精细化、高端化煤化工下游产业集群,投资超2000亿元建设七大标杆能源化工项目,构建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煤制油、氯碱化工、煤基高端精细化工七大产业链。从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到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再到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每一次重新定位都是对更高目标的追求。进入新时代,榆林再次整装出发,将围绕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转型升级,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