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泥土是芬芳的,田间辛勤耕作的百姓,他们身上有泥土的芳香,要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党员干部身上也应多些“泥土味”,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党工委创新推出“党员学农制”工作模式,打造党员学农示范基地,组织全街道党员进村入户,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预热升温。

  干农活,打造靓丽“风景线”。一顶帽子、一双胶鞋、一身迷彩服,在每个月固定的“劳动日”里,干部们从严肃的办公楼走进朴实的农家院,从硬硬的水泥路走进松软的泥土里,从习惯于纸上谈兵者,成为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家人,走进村组户中,走上田间地头,干起了地地道道的农家活。或是帮助村民施肥种地,或是清理垃圾,或是油漆栏杆,或是挖坑栽树,忙得不亦乐乎。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很多农户都自发带上工具参与到繁忙的劳动中,净化美化家园的同时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民力。

  学农技,刮起集体“拜师风”。为学到实用的“土方”“偏方”,去年以来,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办机关干部积极向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乡土能人拜师学技,面对面请教,力求学会和掌握一门农业技术。党工委先后组织干部向张家庄村蘑菇种植大户石侯海学习蘑菇的种植、储存、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向南家湾村大棚草莓种植大户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向张家沟村商贸业大户学习自主创业经验。随着拜师学技活动的持续开展,干部们渐渐掌握了一至两门农业实用技术,为民服务的本领得到逐步提高。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党工委书记康保红告诉干部们,只有吃透村情民意、所思所想,才能弄清村民亟需什么,村子发展要靠什么,才能摸清什么是阻碍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只有打破障碍,对症下药,制定适合本村发展的规划,才能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说农话,争当群众“贴心人”。抛弃了惯用的官话、套话,干部们向农民朋友学农话,用村民们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向他们生动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环境卫生整治、扫黑除恶、“平安子长”创建等相关工作,使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扶贫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让农户对低保、五保、优抚等民生工程更加了解。

  吃农饭,密切干群“鱼水情”。学农活动结束后,还就近安排了午饭,一碗碗小米稀饭、一盘盘农家小菜、一碗碗地道饸烙摆上了桌,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起了家常,“庄稼都种进去了没有?”“种进去了”“娃娃都上学了?”“上了,都有教育扶贫资金补助了,所以我们也花不了多少钱。”“享受低保了吗?”“享受了,我们老两口一年低保就有五六千。”每次饭后,大家在贴心交流问候的同时,也不忘自觉留下伙食费,这样的“鱼水情”即拉近了干群距离,更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

  一次次看似简单的学农活动,却意义非凡,既倾听了老百姓的心声,传达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员学农践行活动作为一项制度,已陆续开展了10余次,参加活动的干部群众达200多人。通过学农实践活动,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办的党员干部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己身上有了“泥土味”和“汗水味”,在老百姓的心里,才真正具有了“人情味”,而干群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大桥也才能越来越坚固。每个干部心中都应该有泥土味,这是一种精神支柱和导航指引,它代表着一个党员最初的理想、信念和勇气,常浴“梁家河”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