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6月12日一大早,吴堡县寇家塬镇东庄村村民薛葵葵就忙活开了。他的“东家”是村集体合作社的手工空心挂面加工厂,和他一起做工的还有村里的20名村民。

  “我的身体三级残疾不能干重活,多亏了政府的产业和就业扶贫政策,让我能在挂面加工厂入股、在家门口就业,上班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家里3个小孩也方便照顾了。”伴随着从“庄稼汉”“揽工汉”到“上班族”的身份转变,薛葵葵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薛葵葵和其他村民眼里,2018年是个“幸运年”。这一年,东庄村利用政府产业扶贫资金,建成年产500吨的村集体手工空心挂面加工厂,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和51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此外,高质量、高标准的千亩果桑基地和并网的200千瓦光伏发电站也为村集体经济丰厚了“家底”。曾经“空心”的东庄村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景象。

  吃产业饭,走致富路。2018年,吴堡县精选出适合贫困户种植和加工的红枣、手工空心挂面等9种特色农产品,统一指导、收购、销售,总收购资金达1043万元,覆盖全县75个村。同时,该县积极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将产业扶贫补助资金上限由原来的每户5000元,提高到单项产业最高1万元、每户最高2.5万元。去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2000万元。

  对于生态环境整体脆弱导致发展困难的地区而言,搬迁是当地群众摆脱贫困代际相传的最快捷路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堡县在县城内选址布局,先后建设了龙山惠民家园、怡馨小区、怡佳小区、龙山小区、新城大厦等5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让全县815户2430名贫困群众告别危房,住上了新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为了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吴堡县将该县首个社区工厂——宝船玩具有限公司放在了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怡馨小区的楼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上楼回家、下楼上班”。“在公司我一个月能挣2500多元。有了经济来源和奋斗目标,我就可以用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搬迁群众王焕焕高兴地说。

  此外,吴堡县还充分利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对口帮扶资源,选送贫困户“两后生”和大学毕业未就业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后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择优聘用到基层公益性岗位就业或推荐到企业就业。截至目前,吴堡县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80人,实施技能培训330人,扶持自主创业52人。

  在千方百计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为了解决干部有干劲、贫困户没后劲的突出问题,吴堡县把新民风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生产劳务奖补、主动退出奖励及孝亲敬老、道德评议、“爱心超市”、典型曝光等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新民风建设活动,并依托脱贫攻坚讲习所和道德大讲堂,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扭转个别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思想。

  2017年以来,吴堡县先后举办两届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对3个文明家庭、10名吴堡好人、12名孝老爱亲模范、20户“十星级文明户”和32名“自强脱贫模范”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对争当贫困户的12名反面典型进行了公开曝光,进一步树立“脱贫光荣”“争贫可耻”的文明新风尚。

  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告,我省有23个县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吴堡县名列其中。

  对于脱贫摘帽后的工作,吴堡县委书记王华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四不摘’‘五要五不’要求,‘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继续保持尽锐出战、全力攻坚的精气神,把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摆在突出位置,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引领,加快培育长效富民产业;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为重点,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