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恓惶”,意为忙碌不安、悲伤的样子,在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的方言中还有穷困潦倒、可怜兮兮的意思。曾经,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被当地人称为“恓惶村”,而整个沙峁镇也流传着“水如油,炭如金,要娶婆姨攒三冬”的俗语。2023年初夏,当记者走进这个传说中“神木最穷的地方”,看见的却是农人在大田里浇水除草、移栽菜苗,忙得不亦乐乎;远处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走近一看,棚里还装了先进的滴灌设备。“大棚座座盘山腰,石角塔菜园里笑声惊起涛”,新的信天游曲调见证了近年来石角塔村各项产业的发展。

“党支部+龙头公司+农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

沙峁镇位于神木市中南部,相比北部地区较为平整、开阔的平原地形,沙峁镇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沿黄土石山区。窟野河穿镇而过,河水的长期冲刷导致地瘠沙厚、气候恶劣;降雨不均又使得这里常常处于或旱或涝的状态,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对煤矿的开发,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神木周边涌现出众多煤化工企业,和其他村镇一样,沙峁镇的年轻人们也纷纷选择外出务工,逐渐地,各村常住人口数量下降明显,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不见,仅剩“6199”留守,村里撂荒的土地越来越多,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2021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万企兴万村”行动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当年7月,在前期已有初步沟通的基础上,陕西龙华集团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通过村集体以每年50万元的租金流转了村里1000亩撂荒农田,在石角塔村建设起总概算投资1.6亿元的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入驻石角塔村以后,公司确立了帮扶起步、联合发展、共促振兴的发展理念,以青山绿水为本,充分挖掘和发挥村内资源,采取‘党支部+龙头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2022年共计投资5500余万元对流转的撂荒土地进行了整体平整,建成包括750亩高标准农田在内的大田区,20座日光温室和20座大棚在内的生态种植区和果树种植区。此外还有冷藏保鲜库一座、分包装车间一座,配套了5000多米灌溉主管网和12万米滴灌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龙华集团董事长高杰告诉记者,完成建设后,基地形成了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水相通的新格局,为高效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生态种植区共计产出黄瓜、西红柿、豆角、玉米、土豆等农产品165万斤,果树种植区总共栽植各类果树4000余株,预计2024年挂果。

IMG_258

村民在大棚中对农作物进行修剪

IMG_259

龙华集团的后勤粮副基地 阿钉 摄

在作物的种植栽培过程中,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优先吸纳附近村组百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长、短期务工,每年7—10万元的务工收入让村民喜上眉梢。村民康林芳曾外出打工30多年,去年,年过六旬的她因为年龄原因和爱人需要照顾不得不返乡。返乡前,记忆中靠天吃饭的经历让她有些焦虑。“没想到村子已经大变样,河水变清了,风沙变小了,大马路修到了家门口。”提起返乡的第一印象,她兴奋地说,村口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民们有了休息玩耍的场地;党群服务中心、村文化馆和村史馆也成为村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的好地方。返乡后,她被招进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负责大棚蔬菜的种植看护。“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是5000元,全勤奖200元,加班还有每小时25元的加班费,公司还给买了商业保险。”提及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康林芳非常满意。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村民李小毛也表示,过去一家人守着5亩多地,只够吃穿,总在贫困线上熬着。随着土地流转出去,如今地租和工资两项加起来,一年能挣6万多元,从事的也是他擅长的种植工作,“弯弯腰,一天工钱差不多两百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通过规模种植,才能形成产业,带动大家致富。”石角塔村村支书李汉军说,此次合作找准了村企双方的结合点和共赢点,龙华集团充分发挥了在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石角塔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业反哺农业”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子

“这次村企合作不同以往,以工业为主的龙华集团不是简单的租一块地进行农产品种植和销售,而是通过为龙华集团建设后勤粮副基地的方式,促进石角塔村的乡村振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反哺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新路子。”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贺江林说,不同于大多在农村承包土地、建设基地再通过各种渠道售卖基地产出农产品的方式,龙华集团此次对石角塔村的助力聚焦“自产自销”“工业反哺农业”。

高杰向记者表示,绿色种植、新鲜采摘的农产品会被作为福利发放到龙华集团旗下6个职工食堂和全体职工手中,这样的“企业内循环”一方面让基地实现了产销平衡,另一方面提升了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有效践行。

“作为一家资源型企业,从当地的资源中获得了收益,就应当有反哺的意识与责任。”高杰介绍,为了实现绿色生产,基地还拨出专款购买附近养殖户的牛粪和羊粪,目前公司正在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的生态养殖基地,在“凝聚龙华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指导下,计划养殖猪牛羊近万头,并以此为契机,带动附近村民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畜草种植和有机肥料产业,拓展生态农业产业链,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更多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李汉军告诉记者,在龙华集团的助力下,石角塔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一“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也受到了神木市乃至榆林市的关注。2022年3月,榆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榆林市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提出,持续推进1024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建设“万企兴万村”实验项目体系;动员在榆200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村企共建”,结对帮扶 200个乡村振兴薄弱村。今年2月,神木市印发《“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意见(试行)》,将首批选择80家企业结对88个村,通过能源类企业的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全市广大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融合发展、批次推进的办法,发展高效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建设企业后勤基地,打造以工哺农、村企共赢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延长,神木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的先行之路,形成了共美共富的城乡发展新格局。仅在沙峁镇,2021年上任的90后村支书杨龙带领村民大搞土地流转、土地平整,“缺地”的杨家坪村也有了高标准的集中连片土地;外出打拼多年的党员王晓峻返乡担任王家洼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王家洼的路变宽了、王兆相纪念馆也修起来,近万亩的荒地有了新植被,位于“南乡土洼”的王家洼也成了沙峁镇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村庄之一……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神木已有54户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总投资47862.57万元。

IMG_260

贺江林在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生长情况

两年前,石角塔人多说“困难”;现在,石角塔人一见面就谈“发展”。优秀民营企业的担当与责任让石角塔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更多的民营企业正与农村紧密携手,带动产业链上各类联农带农主体协同发展,探索打造出共同富裕的新样板。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