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提起大荔冬枣,吃过的人都知道它脆甜可口、品质优良。可您知道吗?种植大棚冬枣却是一件既辛苦又需要技术含量的事儿,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这不,大荔县一个叫贾青的小伙子看到父母种植大棚冬枣辛苦,就研发了一套智能大棚软件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把大棚管理搞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呢?

  这个背着背包的小伙子叫贾青,家住大荔县安仁镇,从小看着父母种冬枣长大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事业竟然还会和冬枣联系在一起。

  贾青:“2009年去的云南,一直在做软件开发,做了有七八年。”

  大学毕业后,贾青从程序员开始,一步步做到了项目总监,然而,2016年夏天那次回家,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贾青:“当时正值冬枣的挂果期,整天看着父亲在大棚里边忙忙碌碌的,做一些传统的操作,风口要人为的升起来、降下去,升起来用绳子绑着,降下来的时候又把绳子解开。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什么活儿都干不了,就管理那个风口了。”

  种植大棚冬枣最要紧的就是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直接影响冬枣的产量和质量,稍不小心,一年的辛苦就会付之东流。父亲的辛劳,让贾青十分心疼。

  贾青:“我的初衷就是想让父亲不用这么忙碌,年纪也大了,而且又特别辛苦,感觉那种劳动没有一点价值,自动化完全可以代替这一块。”

  回到云南后,贾青在工作之余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为他的想法做起了准备。2017年春节,他辞去了云南的工作,回到家中打算开发自己的智能大棚软件,可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他的父亲。

  贾青父亲贾正明:“我是一直支持他在外面奋斗,农民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闯出去。”

  虽然家人不怎么支持,但贾青拿定了主意。2017年春节过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软件的研发工作中。

  贾青:“因为我对农业不是很懂,一开始都是跟我爸聊,就是他种植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我就根据这些问题想应该怎么解决。”

  通过反复论证,贾青决定把大棚的棉被升降、风口开合、温湿度控制和环境监控等几项关键环节设计成智能操作,也就是说,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完成远程操控。虽说软件设计是贾青的强项,可是,接下来的硬件部分却让他无从着手。

  贾青:“我光有想法,但是我实现不了,因为我对硬件这块不懂。”

  刚刚开始创业,没有机会跟大厂商合作,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东西只能自己动手来做。

  贾青:“原来没有焊过东西,但是想着那个应该是挺简单的,在板子上试之前,我也用木头上面演练过。但是到实际当中,因为手生,还有点抖,因为那个原器件特别小,有的就跟米粒儿大小,用镊子捏着往上面焊,手一抖,整个一块板子直接就都废了。”

  就在贾青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发小王辉原来干过一段时间电焊工。于是,他拉着王辉一起加入到了研发工作中。

  王辉:“有时候考虑前考虑后,考虑的问题太多了,装上去不行然后又卸了,卸了拆了再装。”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2017年8月,贾青投入二十多万元的智能大棚软件终于上线了!他家的冬枣大棚就是他的第一个实验田。

  贾青:“下载我开发的这个智耕牛APP,然后点进去,大棚点进来之后首先这块是卷帘的操作,然后这块是通风口的操作,这个是棚里面的实时温湿度信息。现在把风口升一下,这块就是怕误操作,加装了这个。点击了确定之后,这边接受到信号就会开始操作。”

  在现场记者看到,大棚外部安装有网络信号接收器、自动卷帘机、两部摄像头和一些相关硬件,大棚里面还装有两个温湿度传感器,用来接收棚内的温湿度信息,从而发送到后台。而这些辅助设施所有的指令发送都是由这个主控制柜来完成的。

  贾青:“所有的指令都是由这个主控板来汇总,然后再发送出去,就是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实时的温湿度信息都是由这块把信息传过去。”

  贾青父亲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仅收放棉被和通风至少就得往棚里跑六七趟,花上几个小时,自从装上儿子研发的智能设备,动动手指就把这些事情搞定了。不但如此,今年,由于大棚温湿度控制的均衡,落果明显减少,冬枣产量也比去年提高了将近40%。

  贾青父亲:“以前我搞这一个大棚,我就觉得太费劲了,现在有了这个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在手机上一操作,确实是能减少好多顾虑,好多担心,而且还能提高大棚的效益。”

  几辈人周而复始的辛苦劳作,居然现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贾青研发的智能设备让不少乡亲都难以置信!许庄镇东小坡村村支书张炜让听说了这个事儿,赶紧让贾青给自己家的两个温室大棚也装上了智能设备,一套只花了1万块钱。

  张炜让:“整天得个人静静地守在这儿看温度,人家说扣大棚的几年就没亲戚了,那都说的是实话。只要是温室大棚,这肯定是个发展趋势。”

  经过大半年的运行、测试、改进,如今贾青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已经非常稳定,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种植户,贾青还为自己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申请了软件著作权专利。但他说,这离他的智能农业梦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贾青:“现在大棚智能化这个程度,只能达到我当时心里设想的百分之三十。我心里构想的智能化大棚,它的喷洒系统、灌溉系统、增温、降温、保温,还有植物生长的时候辅助系统,光照实时监测,还有二氧化碳含量这些都应该有,全备了之后才应该叫全智能。”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外打拼七八年后,又用自己的所学,实实在在地回报给了养育他的这片土地,用知识把父辈们传统的冬枣种植转变成了指尖上的现代农业。贾青返乡创业的初衷让人感动,而他对待梦想的执着,更让人心生赞叹!如今,贾青的智能大棚第二阶段研发已经即将完成。他说,自己的目标是:赶明年年底,第三阶段的智能大棚构想也要全部实现!我们祝愿贾青研发顺利,早日实现自己的智能农业梦!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