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
分享

  郑小勇1981年生是石楼县灵泉镇城关村人,出身贫困的农家,自幼经历艰苦立志创业。因为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长期靠赊借和亲朋周济艰难度日。尽管身为八零后,但饥肠辘辘的难熬、寒冷的体验,让他刻骨铭心。对贫困的沉痛体验,让他从小暗暗发誓,一定要创业。

  穷是让人很怕的事情之一,郑小勇勉强读完初中,便忍痛告别了求学生涯,开始了艰难的打工创业历程。贫困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郑小勇从小有一股不服输、不后退的犟劲。这股劲让他能够吃下别人吃不下的苦,干成别人难以干成的事。

  创业需要厚积薄发,郑小勇的创业路先从当修车学徒工开始,大冬天徒手干活双手皲裂冻涨痛入骨髓,但他咬紧牙关学成了手艺。1999年学会了驾驶。2001年秋天,在老板卖车后,他在人们的推荐下成了县邮政局长的专职司机。当司机收入稳定,可他辞退了司机岗位。折腾了不少行当,经历了不少地方,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他决计选定一项长久事业。

  2012年初,开始了广泛的考察,考察过养牛项目,关注过蔬菜大棚,确定了中药材种植。吕梁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种植中药材大有可为,他一门心思发展中药材心无旁骛。开局雷厉风行。2012年,他考察确定中药材种植项目,先期决定种植柴胡、黄芩两种药材。

  随后成立了石楼县益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把西卫乡刘家塔村、庄上村作为种植基地。紧接着,在刘家塔村包租了土地,试种黄芩100亩。因为不掌握技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他就在网上下载了一点种植资料依葫芦画瓢,没有种植机具,用的是种谷子的耧,人的技术也明显跟不上,出苗率不高,长势也不够好。

  郑小勇意识到,没有技术再大的决心也是盲打莽撞。于是,开始寻找专业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学习。后来他先后包租土地2500多亩,每亩每年150元的价格,每年38万元,这不存在赊欠。日常管理用四个工人,年工资超出十万。种子先后花了60多万元,施用有机化肥也是不小的开支。大致算来,已经投入300多万元,主体是靠自己多方拆借、挪借,还有社会融资。

  短短的几年间,他让石楼益民药材合作社的发展资本越来越雄厚。种植黄芩1500亩、柴胡1000亩,在石楼县自是独一无二,在偌大的吕梁也居于首位。除了2500亩的面积规模令人瞩目,关键是长势一片大好,让人为之心动。

  他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一个年轻人的为了梦想的执着追求,他的梦想不仅仅属于自己。那是打造“中国柴胡之乡”的梦。追求梦想始终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