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
  一、夏粮生产形势

  夏粮是农业、农村的基础产业。夏粮丰收,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调整空间,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产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种植小麦430万亩,5月22日起,我市旱地小麦陆续开始收获。截止目前,收获小麦160万亩,进度37%,经技术部门测产,总产预计在130万吨,略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夏播玉米10万亩。围绕粮食生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行动,统筹推进工作开展。开春以来,市农业局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追赶超越为总目标,把抓好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控工作,当作保夏粮丰收的重要举措,作为脱贫攻坚春季行动的一场硬仗。组织各县市区召开了麦田化学除草现场会,4月24日召开了全市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安排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积极行动,组力量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吹响了我市防虫保粮攻坚战冲锋号。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准确。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等病虫害中度发生,发生总面积1420万亩次。面对严峻的病虫发生形势,市、县农业部门迅速调整政策,落实专项资金,组织技术干部包村入户,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全市出动植保技术干部800多人次,设立了35个小麦病虫系统监测点,安装了6台赤霉病智能化自动监测仪,坚持定点系统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方法,每周调查2-3次,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印发病虫情报、警报、急报36期1800余份,监测调查260多次,上报各类信息报表30多期次400多份,制作小麦病虫防治电视专题节目18期次,网络发布信息60多条,发放技术资料30多万份,病虫为害基本得到控制。

  三是包联帮扶,技术措施宣传到位。市农业局组织全市农技干部开展包联帮扶工作,市县成立了农业科技包联帮扶专家组,由局属领导带队,抽调本单位技术骨干,把农业科技送进农户、送到田间地头,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开年后先后进行了小麦“三情”调查,指导群众科学防控病虫草害,落实灌水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麦田化学除草占到应防面积的90%以上,病虫防治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

  二、当前“三夏”工作进展

  5月22日起,我市旱地小麦陆续开始收获。截止目前,全市收获小麦160万亩,进度37%;夏播玉米10万亩。

  1.提早安排部署三夏工作

  5月初,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5月下旬,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对夏收、夏播、夏管和秸秆禁烧工作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5月23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三夏暨秸秆禁烧值班工作的通知》,成立市农业局“三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措施,严格值班纪律;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抓好“三夏”工作,把“三夏”工作作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作为产业脱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晴好天气强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动员群众应种尽种,努力增加农产品总量;落实秸秆禁烧安全责任,确保不发生火灾等不安全事故。目前市农业局已下派了督导组,在“三夏”期间分赴各县检查指导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2.精心组织做好农机化工作

  今年我市组织15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万余台、拖拉机8.9万台、播种机2.9万台,秸秆还田机1万余台,农机投入量能满足我市生产需求。为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保障农机生产安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技术培训。围绕当地“三夏”农机化主推技术和各类农机化项目实施,按照复训与新训相结合,农机部门培训与企业售后培训相结合,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开展机具检修保养。结合农机年度检验,依托全市715个农机维修网点,采取固定维修和巡回服务相结合,督促指导机手开展机具检修保养,尤其做好使用年限较长、性能较差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检修保养工作,确保 “三夏”跨区作业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市县农机部门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平台,免费、及时、准确为机手提供天气、供求、价格、交通、维修和配件等信息,畅通信息平台,保障调度科学。四是强化质量监管。组织农机监理、农机质量监督部门开展农机安全和作业质量跟踪监督检查,成立了巡查队,检查作业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必须把割茬控制在15厘米以下,同时及时处理农机重特大事故、随意拦机以及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纠纷等问题,严查各类农机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正常作业秩序。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三夏”工作,不失时机,抢收抢种,争取夏粮颗粒归仓,确保秋粮种足种好,种在高产期。同时,落实秸秆禁烧工作责任,抓住时间节点,全天候开展禁烧巡查,确保“三夏”生产安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旱情和汛情分析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强化指导服务;根据不同灾种、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