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 >
分享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岁月在春夏秋冬更迭中流逝,在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逝世,享年42岁。现在离路遥去逝的日子已有28年的岁月了,而他的《平凡的世界》却没有因为岁月而消逝,更加历久弥新了。

  《平凡的世界》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在人生道路上,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记得小时候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总是信心十足的认为,我的人生,必定与众不同,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工作以后还坚信自己有十足的定力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会沦为大千世界里的俗人,但现实终归就是现实,它是残酷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在磨了磨、锤了锤,经历过人生的各种洗礼后,终究发现自己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是理想化的,在复杂的现实面前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向往是那么的艰难,自己的能力也是如此的薄弱,不堪一击,至此才深深体会到人的渺小,自己也只不过是茫茫众生中最平凡的一员,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随时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顿时多了几分伤感之情。曾经在这种迷茫的心境中徘徊很久,甚至在某一瞬间质问过自己活着的意义何在。

  此时再次翻开快被自己遗忘了的《平凡的世界》,重温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为自己打开一扇精神之门,就如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梁向阳对此书的评价一样:“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记得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时,那会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很“接地气”,用陕北方言表达出来,我每天放学,都迫不及待地跑回家里,将书打开,开始静静地阅读,那段时间我每天被其中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人间美好的情感感染着,不断汲取着精神食粮。虽然他逝世了,但他的精神留在了人间,也留在了我的心里。

  路遥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在与其不断的搏击中,人才会活得充实一些,才能获得幸福感。”“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在这个繁华的世界,注定多数人都是平凡和渺小的,生活中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的。但是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年代,怎样的环境之下,都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要活得有筋骨、有精气神,在困难乃至苦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保持对真善美、对理想人格、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我本平凡,但在路遥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