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农人风采 >
分享

  在榆阳区鱼河镇,农民用“活”了土地,搞起了设施果蔬种植,生活越过越红火;在鱼河峁镇,林下养鸡、规模化养猪等特色养殖业迅速发展,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在赵家峁村,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拿到了分红,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在古塔镇黄家圪公式村,农民住进了美丽的新农居,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近年来,榆阳区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美丽宜居农村,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1、推进改革——农村资源活了、村庄美了、农民富了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自己有了产业,并通过合作社管理,让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农民生活更有奔头了。”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资源变活、村庄变美、农民变富。榆阳区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盘活农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构建了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的产业发展平台,激发了发展活力。

  截至2018年10月31日,榆阳区272个村完成了改革,占到行政村总数的85.8%;注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332个,界定股东296521人,颁发股权证书93815本;全区90%的贫困村完成了改革,今年计划退出贫困序列的44个贫困村全部完成改革。

  赵家峁村通过“三变”改革,实现连股、连利、连心的“三连”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黄崖窑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果产业;柏盖梁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寨坬村打造特色民宿,致力民俗传承发扬;鱼河村、广济南村、白舍牛滩村、色草湾村、三道河则村等试点村因地制宜,改革成果显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亮点……

  2、“三产”融合——种植业、旅游业“牵起手”

  在榆阳区鱼河镇许家崖村设施果蔬种植基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草莓的清香。每逢周末,这里就会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一颗颗品质上乘的草莓,将种植业、旅游业紧密地连在一起,这正是榆阳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榆阳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打造优势产业。在中心城区、交通干线周边乡镇,重点布局都市农业和精品设施农业,延伸发展集种植养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在北部草滩区改造提升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产业,鼓励发展优质饲草、青贮玉米等产业,同步发展大型机械作业、高效技术集成配套等新技术;南部山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重点布局精品杂粮、特色林果、适生药材等特色产业。

  如今的榆阳,特色种养产业的发展呈蓬勃之势,粮、薯、菜等主导产业和林下养鸡、稻田养蟹等特色养殖业迅速发展。富硒水稻是鱼河镇的招牌,4.5万亩的马铃薯每逢花期在马合镇每年能吸引上万游客来观赏,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更是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三产融合的“组合拳”为榆阳闯出了品牌、更让当地的农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强。

  3、“三美”建设——农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

  “以前穿鞋出门没走几步就落上灰了,现在两天不擦都锃亮,感觉比住城里都好。”镇川镇群众高飞说。在这乡村喜人变化的背后,是榆阳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成效。

  榆阳区把“三个美丽”建设同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以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在建立整治长效机制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打造金鸡滩、鱼河等重点集镇,建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农居示范户。

  到2020年,榆阳区将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治理任务,317个村庄全部建成清洁乡村,全面完成污水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80%以上村庄建成生态乡村。通过实施“三个美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将有20%左右村庄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现在村上发展田园综合体,让我们这里变成了景区,环境优美,来这里游玩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我现在门前做点小买卖,比去外面打工收入还多。”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村民王占华说。为了将环境优势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优势,榆阳区把“三个美丽”建设与发展全域旅游特别是乡村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集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民宿经济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