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农人风采 >
分享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这是榆林市定边县驻村干部始终坚持贯彻的观念标准和行动指南,更是他们带领老百姓谋幸福的坚定信念。

办实事,以百姓心为心

“创办‘店子坪村务简报’的初衷,一是想总结上一季度的工作,以工作动态的方式了解办实事的过程,让群众能找得到组织;二是开辟《文化与瞭望》专栏,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展示乡土文化,让乡愁找得到归属”。

自2021年9月驻村以来,店子坪村驻村工作队坚持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全村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和遍访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情。先后为村部购买电脑和复印机,为11名大学生捐赠助学金,协调爱心企业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帮扶,帮助脱贫户家庭子女(大学生)就业,保障49户低保户安全过冬取暖,建设软体水窖1处、打深水井一口......在他们看来“群众事,每一件都值得认真对待。”

同时为确保驻村帮扶工作高质量推进,建立了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微信工作群,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互通信息,加强与群众沟通衔接,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商讨解决办法,手把手共同提升店子坪村群众生活质量。

兴产业,以群众福为福

石圈村位于砖井镇东南4公里,北部为白于山洪漫滩区,南部为白于山北麓斜坡区。现有耕地2.3万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来务工和种养殖业,人均土地面积较为充足,土地平坦广阔,适合集中连片种植经营和大型机械操作。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富。只不过受限于一家一户各自分散耕种模式,成本投入高,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比较低。如何将‘沉睡’的土地财富‘动’起来、‘活’起来”?如何整合资源、节支开流、降支提增?石圈村的土地流转实践证明了这一切。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砖井镇石圈村驻村工作队了解村集体流转土地玉米种植情况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砖井镇石圈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一起谋划田间管理,从耕地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最后的收割储运,他们当起了村集体流转土地的“护田员”。2021年流转村集体土地540亩,全部用来种植玉米,毛收入达68.5万元,净利润达28万多元。

真帮扶,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提档升级

定边县冯地坑镇镇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长庆油田在县内的主要勘探开发区之一,是第五采油厂前线指挥部驻地,油气服务企业多达30余家。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村民外出务工受到了冲击。

 

冯地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入户走访调查

脱贫户务工与就业情况

面对这一困境,冯地坑镇党委、镇政府直面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2021年8月,冯地坑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探索创办了冯地坑村汇轩鸿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初衷是想通过解决全村脱贫务工群众就业难、收入低的问题,最终辐射带动全镇脱贫群众,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工作队搭建用工对接平台,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驻地企业发布用工需求,工作队联手村“三委”,根据群众劳动技能,建立劳务资源台账,面对面、点对点,精准对接企业招聘,安排群众就近务工。截止目前,已向驻地企业定边县海沣工贸有限公司推荐劳务人员4人。

而张生霞就是其中之一。张生霞是冯地坑村冯崾先西组的脱贫户,家中公婆均年过七旬且多病,小儿子苗丰是吊车司机。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就业情况,经劳务公司协调中介后,母子均被推荐到定边县海沣工贸有限公司上班。张生霞从事炊事工作,月薪3000元,苗丰开吊车月薪9000元。截止今年3月底,张生霞家庭收入达3.6万元。

“自从薛书记推荐我和儿子上班后,我们一个月就能拿到12000元的工资,每天我做完饭,还能和冯崾先西组的妇女们一起跳跳广场舞,整个人的状态和心情都改变了很多。”张生霞如是说。

 

张生霞只是驻村工作队一个帮扶缩影。冯地坑工作队通过这样的帮扶举措,使得部分群众的收入得到了提高,生活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到石油企业务工的积极性,开创了一条“企地共建”的致富新路径。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定边县驻村干部用具体行动、具体措施和务实管用的办法为老百姓谋好事、干实事,切实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在了行动上,在新征程上他们还将继续争取新的更大的贡献,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档升级”。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