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地处延河上游的安塞区镰刀湾镇李坡村有村民1162人,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城里打工、经商。依靠石油产业富起来的李坡村面临“垃圾的烦恼”,“‘院里现代化,院外脏乱差’,人居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片长吴卓辉说。

  李坡村的境况是安塞区许多乡村的缩影。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镰刀湾镇打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保洁员持械上岗,环卫装备全部到位,村里垃圾有了新出路

  走进李坡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新植的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

  谁曾想,过去该村杂草成堆、生活垃圾乱扔、工程垃圾垒成小山坡。吴卓辉介绍,以前村里环境卫生差,主要是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人自身解决力不从心。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去年年末,安塞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镰刀湾镇率先推行垃圾“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每天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镇上的垃圾填埋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

 

  随着环境的一天天转变,李坡村群众干劲十足,短短一百多天,村民院外杂乱的柴堆、玉米笼全部摆放整齐;村里配齐27个垃圾桶,卫生保洁员从1名增加到2名,整修排水渠,清除环境死角,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村民王长禄,当上了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每天早晨7点,就穿上橘色的工作服,蹬上三轮车,打扫他的“责任路”,“每天早晚打扫一遍,平时巡逻,看着路面干净让人心情舒畅。”王长禄为这份工作感到自豪。

  像李坡村一样,目前镰刀湾镇8个村全部成立了保洁队。今年全镇共安排8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垃圾填埋场,新增垃圾桶800多个,新建卫生厕所3个,拥有垃圾清运车2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镇村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初步建立。

  让村民当主角,自己监督、自己参与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村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村民意愿,李坡村充分征集村民们意见。“仲夏的时候,走在路上连个乘凉的树荫都找不到”,“道路两侧有水土流失现象”,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绿化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对罗李路全线进行绿化。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作为村监委会成员,张凤科天天盯在工地上,“鱼鳞坑要保持上下垂直,容积要大于树根球大小,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村里把过去的5个建筑垃圾堆全部清理;道路两侧种上了油松,角落种上了格桑花、百玉菊;所有道路边沟都重新整理……

  夜幕降临,村党支部的灯光准时亮了起来,吃完晚饭的村民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休闲,村民李建有说:“现在村里到处都是鱼鳞坑,夏天的环境一定更美了。”

  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热情高涨。全镇累计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政村自筹4万元,形成 “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的二元投入机制。

  规章约束出好习惯,村庄卫生常态化

  “环卫设施好改善,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可不容易。”吴卓辉坦言。

  前年村里刚装上垃圾桶时,规定谁往桶外乱扔垃圾,罚款10—20元。可很多人都是亲戚邻居,碍于情面,谁都不好意思监督谁。

  靠罚款不行,大家就将保持环境卫生加入到《村规民约》中,对违规者亮丑,村里的公示栏经常宣传:“塑料制品燃烧时可产生有害气体”,“秸秆还田好肥料”……

  村子的环境改善了,村民看在眼里,都乐意接受这些“新约束”。“以前看到各家门前的垃圾,大家不好管。现在每家每户都重视卫生,你一个人没搞好,会被人张贴到公示栏闹笑话的。”吴卓辉说。

  镇上每月评选先进保洁员给与200—500元奖励,保证农村稳定的保洁员队伍;年底评选“清洁卫生户”给与500元奖励。一系列措施,确保农村环境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村里变美了,吴卓辉又有了新的想法:今年再修两座公厕,其中一座就修在村党支部广场。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