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大荔是一座没有山的县。黄河、渭河、洛河三条河流滋润着大荔。大荔高铁站每天有25列高铁停靠,向西安方向始发高铁3列,半小时到西安。沿黄观光路大荔段创造了“建成最早、配套最全、产业最美、群众最富”4个全省之最。

  行走在沿黄观光路,一边是荷塘鱼池无边无际的鱼米之乡,一边是香飘十里瓜果丰盈的瓜果之乡。

  这几年,很多人去了大荔或者想去大荔……

  “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沿黄观光路上的大荔究竟是什么样子?

  冬枣是大荔农家的钱串串

  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站在福佑古寨就能深深地感受到黄河的波澜壮阔和沿岸百姓千秋万代的富庶生活。

  在这里,看到沿黄观光路就像一条漂亮的丝带,顺着黄河从北向南飘去。

  范家镇雷南村福佑古寨矗立在黄河西岸,对岸的中条山和高崇的黄河西岸,把无数的鱼塘荷塘守护在中间,10万亩水面波光粼粼,多彩渔村的“百福图”尽收眼底。

  范家镇副镇长李举说,在这10万亩黄河湿地上,在茫茫的芦苇荡中,有3万亩莲菜、2万亩鱼塘、5000亩南美白对虾、5000亩黄河大闸蟹。西安以及周边的很多城市,水产都有来自大荔县的,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福佑古寨有600年的历史,当时是为了防止土匪的,现在成了观览黄河最好的地方之一。”雷南村党支部书记肖建华说。

  雷南村以前叫福佑村,在合并村的时候并入了雷南村。以前村里有4个戏楼,9座庙,3个寨子。2014年,县上投资了200多万元修复了其中一个古寨,2015年,修复了附近的药王庙,当年,村子就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如今,福佑古寨已经成为AAA级景区,不收门票,所以经常有人慕名前往游览。

  距离范家镇近在咫尺,所以雷南村一年四季大半时节也是红红火火。大荔光热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是冬枣最适宜生长地之一,大荔冬枣闻名全国,销往海外。

  每斤冬枣能卖到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钱,是范家镇的钱串串。“我们有设施大棚冬枣1万亩,冷棚1万亩,从6月到9月全国各地的客商会蜂拥而至前来采购。”李举说。

  冬枣收获的季节,镇上的招待所家家爆满,晚上街道灯火通明,家家饭店顾客盈门。不仅有冬枣,范家镇的桃、西瓜、李子等杂果也是从春天一直卖到秋天。

  雷南村村主任李健认为,目前,沿黄观光路带给附近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农产品渔产品等运输通畅了,以前不管是装了什么,车一定要绕到县城然后向南到华阴罗敷高速口或者澄城县韦庄高速口上高速,到县城要多跑40多公里。如今,从镇上到华阴高速口只需要一小时,只有40公里,大大缩短了路程,还避开了经常拥堵路段。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雷南村想把游客也吸引来,留下来。肖建华说,福佑古寨旁边有100多亩的旧庄基,大部分人已经搬迁,剩余了一小部分人,村里已经与一些有意向的客商在谈,把这里整齐打造成养生区域,整修区域内的房子,给城市人提供常年可以吃、住、耕种、旅游的地方。

  沿黄公路边的安仁镇小坡村这几年跟上冬枣富了。村妇女主任张夏存说,1995年到1997年,他们的村子人均年收入是480元,因为地是盐碱地,“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种粮粮不收,种棉棉不长”,村子成了贫困村,人都出去打工了。后来,政府引洛河水浇地,改变了土壤,村里就大面积发展枣树,现在是986户人家家种枣树,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在家里做起了电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年收入上亿元。步昌村副支书何进坤说,他们村的人也基本家家都有冬枣,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一位老先生给记者说他家有6个温室大棚,因为管理得很好,每次采摘都能卖1.7万至1.8万元,一个棚一年能卖3万元左右。介绍完,他又不好意思露富,说千万不要提他的名字。沿黄观光路开通后,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人来村里买枣、来游览。说起这些,他们一脸的自豪。

  冬枣也是赵渡镇的支柱产业,赵渡镇在黄、洛、渭三河交汇处,北宋初年,赵匡胤几次从朝邑东渡黄河下河东,于是有了赵渡地名的来历。沿黄观光路从赵渡镇街道穿过,路两边有5万亩冬枣园、2万亩荷塘,还出产大鲤鱼、大闸蟹、黄河鲶鱼……

  雷北村的往昔与今朝

  当年,大荔县范家镇雷北村在全省和全国都很有名气,20世纪八九十年代,省上提出“学大寨、赶雷北”。当时,雷北人凭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引水上塬、平整土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标杆。雷北村党支部书记王民理说起村里过去的辉煌深感村上的发展任重道远。

  王民理讲,他们雷北村地处渭北旱塬,虽然距离黄河不远,但是处在黄河西岸的老崖上,村子沟壑纵横,自古吃水比油难,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有一位叫张有耀的担任大队干部后,提出引水上塬, 1971年冬全村总动员,苦干118天,在黄河老崖边建成一个百米扬程的三级抽水站,解决了人畜用水困难,此后年复一年坚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带领群众10年时间把3000亩旱疙瘩变成水浇田。改革开放以后,村上发展商品生产,到1989年,农民人均收入、人均存款均列全省前茅。同时,村里对村民建房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成了雷北新村,形成风格各异、漂亮大方的住宅群,文明整洁的村容村貌令来参观的人赞叹不已。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建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后有省内外上百个县市的几十万人次来此参观。

  记者看到,村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等都在一座三十多年前盖的大楼里办公,这座楼是以前村里的招待所,全省的村以上的干部曾经在这里轮训过,大楼的东边,是一座大会堂,虽然破败,但是仍然能看出当年的雄伟气势和逝去的辉煌。

  王民理说,现在,要继续发扬“雷北精神”,借沿黄路东风,把雷北村建设好,发展好。

  大荔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正在建设全域农业公园,以1800平方公里全域范围为整体,要建成中国枣文化博览园等6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打造花海畅家、水邑平罗等10个田园综合体,陕商文化八鱼村、黄河文化赵东村等8大文化村落,形成农业科普观光游等10条乡村旅游线路,美丽乡村、产业园区、A级景区连点成面,一二三产融合互通,争取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首个以县域范围为主体的国家农业公园。

  【丰图义仓和它的守护人 】

  丰图义仓坐落在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南寨子)村内的黄河西岸老崖上,是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至今仍在存粮的全国唯一一座古代粮仓,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记载,1877年(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很多人,朝邑尤其严重。1882年(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朝邑人阎敬铭倡议修建的民仓,1885年(光绪十一年)竣工,一共用白银四万余两,一部分由当地人捐献,一部分朝廷拨付,于1886年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存粮,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建成后十多年,就遇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的关中大灾荒,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救活无数人,阎敬铭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

  “平时只开东门,不开西门,东门是进粮的,说明丰收了,打开西门的时候,是天下遭灾了,需要放粮了。”丰图义仓的工作人员刘弯弯说。丰图义仓是民仓,与官仓的层层管理和手续繁杂不同,民仓相对灵活,日常都由民间组成的机构管理,储粮放粮手续简便,管理认真细致,灾害年份作用巨大。丰图义仓还是朝邑起义的指挥旧址。

  丰图义仓现在有22孔仓库为中央粮食储备库代储2697吨粮食,库存粮食的时间不一,不停地轮换,最早的是2015年入库的,明年这些粮食将出库,重新存入新的粮食。

  “我们这里没有保安,没有保洁,没有门卫,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干。”刘弯弯说。

  丰图义仓一共有15个人,早上7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洁区域,从储粮到给游客讲解全部都干。

  几个展馆里,有全国粮票展、关中文物展、粮食器具展、粮食品种展等等。刘弯弯说,这几年来,他们到处搜集各种与粮食有关的文物,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布展,丰富粮食文化。

  义仓内外整洁壮观,内容丰富。但是说起仓库内外的生活,刘弯弯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远离县城,加之精力都放在经营、管理和服务粮仓上,全部15个员工很少休假。因为离家远,也很久不回家一趟,除非有特别的事才回去。

  在丰图义仓西北角,她指着不远的古楼和古塔说:“那是金龙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倒毁,明末重建。旁边是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1118),明清多次重建。一眼能看完唐、宋、清时期的历史建筑。”

  大荔朝邑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发生过很多改变政治时局的历史事件,丰图义仓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标本,在15个人的守护下,继续向世人展示绵延不绝的历史。

  【我的遥远的“九品十三花”】

  陕菜这几年火了,首先在陕西火了,然后又经常能看到或者听到陕菜走出陕西走出国门去国外献艺。

  这几年,我跟上推广陕菜的先行者、西安大唐博相府总经理刘晓钟先生品尝过不少陕菜大师做出来的拿手菜,作为一直把吃饭当成填饱肚子的我,虽然是蹭吃蹭喝,但也是增长了不少见识,活到老,吃到老。

  如果以我爱吃不爱吃的先后次序排,大荔和蒲城的饭菜应该属于第一梯队,色鲜,味美,量足。其次是白水和韩城,我是白水人,家乡饭自然爱吃,韩城的美食也非常多,不管油腻的羊肉饸饹还是恬淡的红甜面,我都爱吃。

  这几年,白水的“三转席”开始火了,秦林宾馆的总经理刘启林先生花了大代价,挖掘了洛河以北我们北塬、纵目、史官等自古以来过事才吃的“三转席”这种高规格的饮食文化,继承发扬了宝贵的传统。我写过一篇散文《坐席》,刘总看到后,认为从小一直就吃这“三转席”的我就是资深吃货,就隆重邀请我与一众专家全程品味了一次他推出的“三转席”,感觉就是那个味!吃好饭就是吃那个仪式感。

  大荔县这几年非常火,有了高铁站以后,据说每天停靠25列还经常买不到来往西安的票。估计都是跟上“美丽大荔,美食大荔,大荔是你周末的家!”诱惑去的。然后到处能看到“九品十三花”的宣传。

  扳指头算,在大荔采访已经20年来,但是从来没有吃过“九品十三花”。这几年照相机也好,拍出来的图片一下子就让人垂涎三尺。大荔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九品十三花”的文图,看得我直接就想去吃,但是想归想,吃不成,那是有原因的。

  大荔县城东关有个“一家春酒楼”,是大荔官方认可全县四家“九品十三花”的正宗饭店,其他饭店也在做,不过还没有“一家春酒楼”、许庄镇柳池村“聚贤庄”、朝邑镇“永恒餐厅”、范家镇“峨嵋餐厅”这四家这么讲究。

  最近的一天上午,我就慕名采访“一家春酒楼”的总经理肖永杰先生,肖总经营大荔饭菜几十年了,堪称行家里手,与白水秦林宾馆的刘启林先生颇有共同之处,温文尔雅,谦虚认真,许是几十年的餐饮生意铸就了这一代人的严谨又不失热情的品格。

  肖总讲,“九品十三花”起源于大荔朝邑、高明一带。相传,很多年前,当地有一农户给儿子结婚,由于经济拮据,为摆设筵席发愁,堂屋有个叫田七巧的嫂子擅长厨艺,得知实情后,主动请缨,用自产的各种蔬菜和自养的家畜家禽,做出了十三个凉菜和九碗热菜,设宴招待嘉宾,客人吃后啧啧称赞,问她这叫什么说法,田七巧大嫂急中生智,称之为“九碗十三花”,“九碗”代表久久长,“十三花”表示娶到仙花一样的媳妇。从此,大荔在婚庆中就流传下来“九碗十三花”的席口。

  在大荔餐饮人的不断努力下,不断挖掘远古,推陈出新,把“九碗十三花”成功转型为“九品十三花”,虽然变化只有一字之差,但从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端大气上档次。

  肖总说,“九品十三花”有十三道茶点、十三道凉菜、九道热菜、九道饭菜、一盘馄饨馍、一碗蛋汤,一共46道菜,每桌的价格因菜品不同从498元到698元不等。

  知道我没有吃过“九品十三花”的原因了吗?吃不了!我多少是一个人去采访,买这么一桌堪比满汉全席的“九品十三花”端上来,吃不了又兜不成,我如何是好?

  没有吃过全面,但是其中几道名菜也是吃过的,也是非常爱吃的。比如一席十人,只有十片肥而不腻,食之爽口,俗称“金山白雪”的白膘肉片;比如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甜油润的这一道菜叫蜜汁轱辘;比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带把肘子等等。还比如水磨丝,这道名菜是大荔县国家一级厨师白兆龙大师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创,原料为猪耳朵,把猪耳朵片成多层,再切成发丝状,最高纪录一个猪耳朵能片成24层。这道菜凉爽利口,入口即化。

  说话间,肖总立即安排行政总厨王佳先生切水磨丝给我看,但见菜刀轻快地移动,就是我爱吃的发丝状的耳片堆成一小堆。

  肖总说,“九品十三花”要八九个人以上才合适吃,他们现在准备推出五六个人吃的微型“九品十三花”,菜品都有,只是量减少一点,方便小团队的游客。这样,我觉得我以后吃的可能性就大了,在大荔请五六个好朋友还是很方便的。

  肖总还说,将来准备在西安开店,把“九品十三花”推广到西安,这就更好了,我吃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我这一栋楼随便招呼一下,资深的美食家都不下两桌。

  这么一想,我想品尝的遥远的“九品十三花”离我不远了。

  希望陕菜更好,陕菜店更多,方便吃货。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