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9月,韩城市教育局电化教育中心干部张波自告奋勇加入援藏支教队伍,去人烟稀少的西藏阿里支教三年,消息传出去,赢得社会各界的一片赞誉。远赴西藏前,韩城市教育局特地为他举行欢送仪式。

  张波,37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是活跃在韩城教育战线上的一位普通党员。多年来,他以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己任,踏踏实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因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娴熟很快在年轻同志中脱颖而出,担任电化教育中心信息组组长,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管理、培训和应用工作。

  敢于创新 奋战在教育信息化一线

  张波勤于钻研,与时俱进,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浪潮,致力于探索新技术、新媒体、新产品的教育应用推广。近年来,在全市教育强市、“双高双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创建中,张波冲锋在前,放弃节假日休息,带领组室同志分校包干,下乡蹲点,协调指导,严把装备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工作中,他经常奔波在基层学校指导工作,特别是经常深入偏远乡镇学校进行电子设备的维护与培训。他敢于创新,让微课、创客、3D打印等新技术应用走入学校,走进课堂。尤其是电子白板配备后,他带领同志分片区、分批次对全市教师进行应用培训和送教下基层活动,有力促进了基层教师应用技术的提升。几年来,他的足迹走遍了韩城的村村校校,沟沟峁峁,累计培训教师近万人次,每到一处总是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当有人称他是“专家”时,他总是谦虚地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只是比别人更喜欢这事而已。”

  支教山区 为留守儿童带去信息化知识

  在下乡培训指导过程中,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张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9月,他自愿报名到距城区50公里以外的桑树坪卓立学校支教,成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在这里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几乎是零基础。课堂上,他被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渴望深深地震撼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学习,从头教起,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看到孩子们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方法,学会了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成就感油然而生。“在这一年内,收获了很多,体会了很多,感谢这里的孩子们,带给我充实的一年”张波在结束一年支教后感慨地说。

  不忘初心 远赴西藏支教阿里

  今年8月,由我省援建的阿里实验学校正式投入使用,省教育厅要组织一批教师组团援藏支教,山区支教的经历让张波深深地体会到边远落后的地方往往是信息化辐射不到的角落,急需打开封闭的“窗户”,他再次挺身而出踊跃报名。

  在学校,他全盘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包括部室管理、设备维护维修、教师电子白板应用培训、学生信息技术课等,同时还兼任综合组教研组长。“远在天边”的阿里噶尔县,高寒缺氧干燥,有“生命禁区”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含氧量只有内地40%。张波入藏后首先面临严重的高原反应,出现头痛、失眠、呼吸困难、皮肤干裂、鼻孔干疼出血等症状,每天都要口服药物、吸氧来调节身体。繁重的工作量加上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张波常常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辗转反侧,难以成眠。那段时间,他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我们缺氧但是不缺精神 ,我们吃苦但我们不怕艰苦,要不忘初心,发挥专长为民族团结、阿里教育奉献光热”,他默默忍受着种种不适,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针对藏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他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摸索选择适合藏族学生的教育方法。在信息技术第一课上,张波采用《阿拉丁和神灯》故事告诉孩子们,网络是“神灯”,掌握了信息化技术就会成为呼风唤雨的魔法师。孩子们聚精会神,心驰神往,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孩子们从点击电脑鼠标开始,启蒙孩子们探究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感受过繁华,品尝过落寞,体验过艰辛,经历过洗礼。“无论山有多高,多秃;无论天有多蓝,多清,氧气再少,到西藏支教我就要顶起这片天,向藏区群众展现共产党员、陕西教师、韩城干部的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倾尽全力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孩子们的成长插上翱翔的翅膀。”张波说。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