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 “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镇和部门上菜、绩效考核评菜”,这是陕西陇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积累的创新做法,这一做法目前在当地已经全面铺开,并成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重要的“法宝”。

  具体政府怎么配菜?怎么上菜?近日,记者深入陇县,实地走访了当地几个典型的贫困村以及产业扶贫点,感受到了这一做法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秋日午后的阳光洒落在陇县温水现代农业园区的蘑菇大棚上温暖和煦。

  45岁的赵宝霞正在忙碌的抢收,弯腰、采摘,一连贯的动作显得娴熟、干练。在采摘间隙,赵宝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个大棚保底8000元来算,今年他们家承包的9座大棚收入最少可以达到72000元。

  赵宝霞在大棚里采摘蘑菇。吴超 摄

  “除了人力成本外这些大棚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给我们贫困户的,我觉得只要勤快点,脱贫都不是问题”。赵宝霞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一个人打工赚钱5个人花,家里还有3个孩子要上学,其中2个上大学,1个上小学,这对于赵宝霞一家来说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今年8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赵宝霞丈夫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他们在陇县温水现代产业园认领了9座温室大棚,开始了种植蘑菇的创业之路。

  “园区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大棚,每座大棚借菌袋8000袋,出菇后保底回收销售”,这就是该园区采取的“借袋还菇”扶贫模式。据该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持举措,给贫困户积极提供“借袋还菇”政策,由公司和贫困户签订利益共享协议,第一批22户贫困户已经尝到甜头。平均收益每棚8000元以上,按照每年种植两季,预计户均收入16000元。

  在第一批贫困户尝到甜头后,今年8月,相继又有93户贫困户认领大棚,赵宝霞就是第二批中的一员。“我们只管按照园区的技术要求干好活,养好的蘑菇由公司保底回收,这就解决了销售的问题,今年完了我还打算再增加几个棚”。赵宝霞告诉记者。

  “实行“三免一借两保障”,由基地免费向贫困户提供1个菌棚、供水供电、技术培训。按照目前的规模,我们镇在旁边又流转了100亩土地,计划2019年要带动1000户贫困户进驻园区,实现脱贫致富”,温水镇党委书记周玮自信满满。

  借袋还菇这一模式正是陇县实施“菜单”式扶贫的具体举措。在温水农业园区,还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分别还有不同口味的“配菜”。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入股分红的模式,用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分红,每户入股5000元,每年分红350元;吸纳贫困户进园区打工,月工资1800元,户均年收入2万元,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园区流转贫困户土地287亩,户均增收1600元……”,在周玮看来,让贫困户脱贫的办法其实很多,最主要还是要做到精准,这正是“菜单式”扶贫的要义。

  依托陇县当地旅游资源,陇县关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吸纳了100名贫困户就业。吴超 摄

  去年以来,陇县按照产业精准到户、设施精准到村、保障精准到人的思路,积极探索实施“菜单式”扶贫新模式,提供产业、基础设施、社保三大类72项“菜单”项目。根据陇县农业特征,量身定制产业项目,依托陇县奶山羊、核桃、烤烟、旅游、食用菌、中蜂等特色产业,编制种植、养殖、就业、生态四类33项产业项目清单,采取借袋还菇、入股分红、托养投劳、园区带动、能人帮带等模式,1.3万户贫困户自主选择了脱贫产业,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6736万元。挂牌命名113个“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2万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4055人。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