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展示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澄城县交道镇位于关中东部,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万人。这里历史深远悠久,隋炀帝曾藏銮驾于此,曾是樊哙的封地,元里古城遗址、中社塔、东汉古墓群记录着两千多年历史积淀;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涌现出了民国将领耿直、革命烈士李育才、陕西汽车大王葛振兴、中国现代戏先驱者黄俊耀等著名人物;这里交通四通八达,澄韦一级公路、G242、S106及规划建设的西韩高铁、商榆高速穿境而过;这里乡土民情多彩,剪纸、花馍、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芯子誉满三秦,默默记录着这里的人文和情怀。在全国吹响脱贫攻坚号角之时,交道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倾力打造以党的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三驾马车”为龙头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与城镇建设发展深度融合,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衔接,借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进而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插好党建战旗夯实扶贫基础 2020年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中央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交道镇党委、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目标。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镇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主要领导分片包抓,班子成员包村主抓及四支力量共抓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先后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全县首个镇级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在10个行政村分别成立脱贫攻坚作战室,上下联动,形成最强合力。

  以镇龙源昊晟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10个行政村合作社实现全覆盖,注册资金共计248.62万元。在6个贫困村分别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共吸纳234户贫困户,入会率达60%以上,运行规范有序,全力促进和带动了村级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提升。

  发挥镇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采取“党组织+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三方联动和“党建帮促+部门帮谋+干部帮带”三方联帮扶贫新模式,全镇形成镇党委牵头抓总、包联帮扶协力共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帮扶”工作格局。目前,全镇893户3118名贫困人口,273户1088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382户享受产业补助资金237.4万元;175户享受扶贫贴息贷款850万元;16户享受危房改造30.7万元;386人享受教育资助30.9万元;268人享受健康扶贫30.4万元;424户1358人享受生态扶贫3.3万元;195户515人享受兜底保障157.2万元。

  坚持产业引领,筑牢脱贫基石

  产业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交道镇按照“打造特色优势,做大做强品牌”总体思路,确定“一个创新、三位一体、三个全覆盖、一个目标”的“1331”扶贫路径,即创新打造镇集体经济扶贫园区,建立贫困户产业、就业、增收数据库,三位一体全方位帮扶,实现镇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区对贫困户、贫困户长短产业三个全覆盖,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全县率先发展镇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区,建成百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和百亩产业示范基地。特别是今年以来,以镇集体经济为引领,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总计投资1000万元,打造了占地5771亩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区,实现了百亩以上扶贫产业园区10个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以贫困户为重点,以扶贫效益为核心”脱贫工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新型产业化扶贫体系,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利益的硬约束,促进该镇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园建设,实现园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培育壮大各村集体经济双赢目标。目前,共签订贫困户帮扶协议893户,受益贫困群众3118人,将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裹挟发展。

  依托交道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龙首坝独有的文旅资源,承接了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现场和网络直播观看达6万人次。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成功举办“龙首杯”踏春赏花健步走活动,参与人数达万人以上。邀请江苏丹徒区文联及摄影协会20余名艺术家,先后两次在该镇村落民居、田间地头走访采风,用艺术的视角,捕捉和记录交道的地理地貌,民俗风情,和文化积淀,撰写“江苏人眼中的澄城”“镜头里的澄城”等系列专题,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传遍千家万户,该活动在《镇江日报》和《渭南日报》专题报道。

  完善基础设施,保驾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战中,交道镇强力推进水、电、渠、路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2017年累计投资3387余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其中铺设暗管17千米,硬化巷道、田间路37.9公里,加宽巷道4公里,绿化巷道5条,衬砌渠道13.7千米,新打机井4眼,新建抽水站一座、蓄水池一个、大型水景广场一个,方便群众出行,建设高效农业,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018年争取产业园区发展资金226万元,实施10个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实施了投资100余万元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在镇区修建了垃圾转运站,为全镇配备机动和人力垃圾清运车64辆,垃圾桶6000余个,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基本实现了“户收集、村拉运、镇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

  发动项目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交道镇积极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项目建设新格局。以苏陕合作为契机,丹徒区与澄城县签订投资1400万元的丹澄共建交道樊家川美丽宜居村庄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借助这股东风,交道镇与宜城街道办签定对口协作协议,策划包装了总投资2920万元的产业融合扶贫综合示范项目,确定了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农业抗旱调蓄池、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及千亩果园示范基地等4个子项目,以期形成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生态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交道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提升。项目的建成,将成为该镇集体经济的孵化区、新优技术的示范区和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在南京举办的苏陕高层联席会议上,该项目作为全省33个重点项目之一,唯一的镇办合作项目,在苏陕两省党政主要领导见证下顺利签约,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

  依托洛河丰富的水资源及龙首坝3A级旅游景区,投资80余万元,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一线五湖”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在全县率先提出打造“绿水青山·秀美交道”的口号,同步启动了交道镇生态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力求用规划凝聚人心,引领发展,被评为“全市生态示范乡镇”。

  同时,该县水务局实施的投资上亿元的温泉抽水灌溉项目,解决了靠天吃饭的窘状;县交通局打通了镇域15.6公里东西主干道,有利于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的销售;县林业局实施了茨沟直观坡面绿化项目,改善生态环境;县诚辉公司实施了投资2393万元的贫困村巷道给排水改造及生态涝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县农业局积极衔接,争取正大集团种猪繁育基地落户交道。

  扶贫扶志结合,激发内生动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当前扶贫工作中“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窘迫境况。成功举办以“就业扶贫送温暖助力增收助脱贫”为主题的大型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200个,当场达成400个就业意向。中社村贫困户赵红侠感动地说:“做梦都没有想到招聘会会开自己家门口。”澄城县扶贫扶志文艺巡演活动,首场在北社村圆满落幕;历时四年,编纂出版《交道镇志》,走在全市前列;帮扶单位县交警大队在杨家村举行“庆七一、献爱心、促脱贫”警民联欢晚会,向贫困户捐赠物品200余件,老书记笑开了花:“交警队帮我们树理念、出点子、解民忧、排民难,我们有了动力,有了信心。”开展“讲党恩、争脱贫、评创业之星”活动;以“道德讲堂”为平台,开展讲政策、讲科技、讲文化、讲典型事例;落实农村红白事移风易俗倡议书和“十不准”要求;以“扶弱济困、传递爱心”为宗旨,建成镇村11个爱心超市。

  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帮扶合力

  交道镇始终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伍,进而推动脱贫攻坚见真章、见实效。在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坚持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政治激励三管齐下,实打实考核,重奖脱贫攻坚中的先进村组和各类典型,并和村干部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包联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干部力量,积极为贫困户寻找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努力拓宽增收渠道。樊家川村第一书记李鹏说:“村子不脱贫,绝不下火线。”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情怀;杨家村第一书记韩双喜,努力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塑造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中社村第一书记惠对海,说起贫困户如数家珍,对每一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交道村第一书记田景烽,利用职业优势,组织贫困户开展了多次栽植养殖等技术培训,增强群众务农本领;卓里第一书记王莉,巾帼不让须眉,蹲在村上,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心扑在园区建设上。积极动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身家乡扶贫济困事业,北社村在外青年李王鹏,以推介宣传澄城乡土风情为理念,创建印象古徵民俗园,被评为全国金牌农家乐,吸纳27名贫困户就近就业,带动群众自产自销、增收致富,成为澄城县创业就业孵化园。

责任编辑:张伟